[發明專利]一種除硫劑動態除硫效率的評價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4516.2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34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常振;鐵磊磊;李翔;于萌;曾浩見;杜朝陽;董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7/04 | 分類號: | G01N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陳丹;張奎燕 |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態 效率 評價 裝置 | ||
1.一種除硫劑動態除硫效率的評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進氣單元,所述進氣單元包括帶有流量計的H2S氣瓶、帶有流量計的載氣氣瓶和相應的管線,所述H2S氣瓶所在的管線和所述載氣氣瓶所在的管線通過三通閥匯集成一條匯合管線;
吸收單元,所述吸收單元包括:
氣體緩沖預熱設備,所述氣體緩沖預熱設備包括密閉的緩沖釜和用于對所述緩沖釜加熱的第一加熱器,所述緩沖釜的入口管線與所述匯合管線連接,所述緩沖釜內部設置有第一溫度監測元件,所述緩沖釜的出口管線處于所述緩沖釜內部部分的長度大于所述緩沖釜的入口管線處于所述緩沖釜內部部分的長度;
氣體吸收設備,所述氣體吸收設備包括密閉的吸收釜和用于對所述吸收釜加熱的第二加熱器,所述吸收釜設置在所述緩沖釜的下游并且所述吸收釜的入口管線與所述匯合管線連接,所述吸收釜的出口管線處于所述吸收釜內部部分的長度大于所述吸收釜的入口管線處于所述吸收釜內部部分的長度,所述吸收釜中設置有除硫劑和第二溫度監測元件;
尾氣處理單元,所述尾氣處理單元設置在所述吸收釜的下游并且與所述匯合管線連接,包括用于盛放H2S氣體吸收劑的尾氣吸收瓶,所述尾氣吸收瓶的入口管線處于所述尾氣吸收瓶內部部分的長度大于所述尾氣吸收瓶的出口管線處于所述尾氣吸收瓶內部部分的長度;
數據采集與處理單元,所述數據采集和處理單元包括壓力傳感器和數據記錄與處理設備,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一端與所述匯合管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數據記錄與處理設備連接,所述第一溫度監測元件和所述第二溫度監測元件均與所述數據記錄與處理設備信號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氣體吸收設備還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設置在所述吸收釜與所述尾氣處理單元之間并且與所述匯合管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安全閥門,
當所述氣體吸收設備不包括真空泵時,所述安全閥門的設置方式包括以下兩種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1)所述緩沖釜的入口管線與所述壓力傳感器之間的匯合管線上設置有第一安全閥門;(2)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吸收釜的入口管線之間的匯合管線上設置有第二安全閥門;
當所述氣體吸收設備包括真空泵時,所述安全閥門的設置方式包括以下三種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1)所述緩沖釜的入口管線與所述壓力傳感器之間的匯合管線上設置有第一安全閥門;(2)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吸收釜的入口管線之間的匯合管線上設置有第二安全閥門;(3)所述吸收釜的入口管線與所述尾氣吸收瓶之間的匯合管線上設置有第三安全閥門;
任選地,所述第一安全閥門和所述第二安全閥門均為球閥,所述第三安全閥門為針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尾氣處理單元還包括用于對所述尾氣吸收瓶稱重的稱量設備,所述稱量設備設置在所述尾氣吸收瓶下;
任選地,所述尾氣處理單元包括至少兩個串聯的尾氣吸收瓶。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加熱器帶有攪拌功能,配置為能夠對所述除硫劑容器中的除硫劑進行攪拌;
任選地,所述第二加熱器為恒溫磁力攪拌器,所述除硫劑容器中設置有磁子。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緩沖釜的材質為304不銹鋼或哈氏克金,所述吸收釜的材質為304不銹鋼或哈氏克金;
任選地,所述吸收釜中設置有用于盛放除硫劑的除硫劑容器,所述除硫劑容器的內壁為聚四氟乙烯材質,所述第二溫度監測元件設置在所述除硫劑容器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加熱器為恒溫加熱器,任選地,為恒溫水浴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H2S氣瓶上帶有的流量計為氣體浮子流量計,所述載氣氣瓶上帶有的流量計為氣體浮子流量計。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載氣氣瓶中的載氣為氮氣。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三通閥為三通氣球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451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