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銑削加工中空間刀具跳動參數測量裝置及提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4267.7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74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呂榮宇;景秀并;王福軍;田延嶺;王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C3/00 | 分類號: | B23C3/00;B23C9/00;B23Q17/0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區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銑削 加工 空間 刀具 跳動 參數 測量 裝置 提取 方法 | ||
1.一種微銑削加工中空間刀具跳動參數的提取方法,所述提取方法采用微銑削空間刀具跳動參數測量裝置,所述測量裝置包括:
第一磁性表座(2)和第二磁性表座(3),均固定于工作臺上;
測量組件,包括激光位移傳感器(4)、第一電容傳感器(5)和第二電容傳感器(6);以及,
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柱(7)、第二支撐柱(8)、第三支撐柱(9)和第四支撐柱(10),所述第一支撐柱(7)與所述第一磁性表座(2)相連、所述第二支撐柱(8)與所述第二磁性表座(3)相連,所述第三支撐柱(9)與所述激光位移傳感器(4)相連、所述第四支撐柱(10)與所述第一電容傳感器(5)和所述第二電容傳感器(6)相連,所述第一支撐柱(7)與所述第三支撐柱(9)之間能拆裝地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柱(8)與所述第四支撐柱(10)之間能拆裝地連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微銑刀(11)刀柄軸向位置Ⅰ和刀柄軸向位置Ⅱ之間的距離z1以及刀柄軸向位置Ⅰ與刀尖的距離z0,其中,刀柄軸向位置Ⅰ和刀柄軸向位置Ⅱ為微銑刀(11)刀柄上的任意兩個位置;
步驟2,主軸以恒定速度旋轉,采集若干個周期內的微銑刀(11)刀柄外輪廓跳動量數據以及刀尖輪廓數據,其中,采用第一電容傳感器(5)獲取刀柄軸向位置Ⅰ的外輪廓跳動量數據,采用第二電容傳感器(6)獲取刀柄軸向位置Ⅱ的外輪廓跳動量數據,采用激光位移傳感器(4)獲取刀尖輪廓數據;
步驟3,根據第一電容傳感器(5)所采集的數據獲得刀柄軸向位置Ⅰ在一個周期內的外輪廓距離最大值dmax(1)和最小值dmin(1),根據第二電容傳感器(6)所采集的數據獲得刀柄軸向位置Ⅱ在一個周期內的外輪廓距離最大值dmax(2)和最小值dmin(2),并獲得dmax(1)和dmax(2)之間的相位差
步驟4,通過式(1)提取刀柄軸向位置Ⅰ的跳動長度ρ(1)和刀柄軸向位置Ⅱ的跳動長度ρ(2):
步驟5,建立機床主軸坐標系O-XYZ:Z軸為主軸回轉軸線,原點O為dmin(1)所在點P1在Z軸上的投影點,X軸的方向為原點O指向P1點的方向,Y軸的方向根據右手定則確定;
步驟6,在機床主軸坐標系O-XYZ中,獲得dmin(1)所在點P1的坐標為(ρ(1),0,0),獲得dmin(2)所在點P2的坐標為
步驟7,通過式(2)獲得刀具軸線的方向向量
步驟8,刀具軸線的空間直線方程LT通過方向向量及點P1的坐標,利用對稱式方程(3)得出:
步驟9,刀具任意軸向位置的坐標通過式(3)計算出,并通過式(4)得出刀具任一點的跳動量ρ(z):
步驟10,根據激光位移傳感器(4)的數據,獲取由于刀具偏心導致的長短切削刃的差值ΔR,刀具初始跳動角度λ(z0)根據幾何關系由式(5)構成的方程解出:
式中,R為刀具半徑,ρ(z0)為刀具尖端跳動量;
步驟11,刀具任意一點的跳動角度λ(z)根據刀具初始跳動角度λ(z0)和螺旋滯后角算出,如式(6)所示:
式中,β為刀具的螺旋角,表示刀具在位置z的螺旋滯后角;z0為刀柄軸向位置Ⅰ與刀尖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銑削加工中空間刀具跳動參數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位移傳感器(4)、所述第一電容傳感器(5)和所述第二電容傳感器(6)均垂直于微銑床(1)主軸軸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銑削加工中空間刀具跳動參數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容傳感器(5)和所述第二電容傳感器(6)處于同一相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4267.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