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裝置和發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4140.5 | 申請日: | 2015-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14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柿島佑一;武田一樹;永田聰;王新;那崇寧;侯曉林;蔣惠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B7/06;H04B7/0456;H04L5/22;H04L25/02;H04W16/28;H04W72/0446;H04W72/21;H04B7/0404;H04W88/02;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裝置 發送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用戶裝置和發送方法。提供用于實現利用基于互惠的預編碼的MIMO通信的技術。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涉及一種用戶裝置,所述用戶裝置具有:控制部,其使用與用于下行鏈路參考信號的預編碼矩陣相同的預編碼矩陣,對探測參考信號SRS進行預編碼;以及發送部,其發送預編碼后的所述探測參考信號。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580051308.1的發明專利申請(國際申請號:PCT/JP2015/075007,申請日:2015年09月02日,發明名稱:基站和用戶裝置)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在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標準中,使用多個(plural)天線端口的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實現了高功能化。在典型的MIMO通信中,用戶裝置基于從基站接收的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估計下行鏈路信道狀態,且將所估計的下行鏈路信道狀態作為信道狀態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反饋給基站。基站基于所反饋的信道狀態信息,對下行鏈路的波束成形進行控制。當利用該途徑時,需要用于反饋信道狀態信息的反饋信道,由于用戶數量或天線數量的增加而需要確保用于反饋信道的大量的資源。
為了這樣的用于反饋信道的資源的確保問題,正在研討基于互惠的預編碼(Reciprocity?based?precoding)。基于互惠的預編碼是如下這樣的途徑:基站測定上行鏈路信道狀態來代替測定下行鏈路信道狀態,且基于所測定的上行鏈路信道狀態來控制下行鏈路的波束成形。這基于了上行鏈路信道狀態與下行鏈路信道狀態在一定程度上相同的假定,利用上行鏈路信道狀態的測定結果來替代下行鏈路信道狀態。關于上行鏈路信道狀態的測定,目前基于從用戶裝置發送的探測參考信號或導頻信號等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來進行。
關于更詳細情況,希望參照例如3GPP?TS36.213?V12.2.0(2014-06)。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利用上行鏈路信道狀態的測定結果來代替下行鏈路信道狀態的情況下,需要高頻度地發送探測參考信號。在各用戶裝置以這樣的高頻度發送了探測參考信號的情況下,如圖1所示,可預料到來自在其他小區中駐留的用戶裝置的干擾的影響變大。尤其認為,由于用戶數量或用戶天線數量的增加、以及使用了多個天線端口的3D?MIMO等MIMO技術的高功能化等而使探測參考信號的發送量增加,由此不易確保用于探測參考信號的資源。另外,認為用戶裝置間的上行鏈路信號的干擾也變大。
另外,當利用基于互惠的預編碼時,基站能夠基于所估計的上行鏈路信道狀態來選擇預編碼器或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然而,基站無法估計用戶裝置中的信道質量或干擾狀態。
鑒于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實現利用基于互惠的預編碼的MIMO通信的技術。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涉及一種基站,所述基站是實現多天線發送的基站,所述基站具有:通信控制部,其對與用戶裝置之間的多天線發送進行控制;以及信道狀態估計部,其基于來自所述用戶裝置的上行鏈路參考信號,估計與所述用戶裝置之間的信道狀態,所述通信控制部使所述用戶裝置在上行鏈路子幀的上行鏈路共享信道中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參考信號。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種用戶裝置,所述用戶裝置具有:通信控制部,其對與基站之間的無線通信進行控制;以及信道狀態反饋部,其基于從所述基站接收的參考信號,估計與所述基站之間的信道狀態,且將所述估計的信道狀態反饋給所述基站,所述通信控制部在上行鏈路子幀的上行鏈路共享信道中向所述基站發送上行鏈路參考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NTT都科摩,未經株式會社NTT都科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41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