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充電控制方法和無線充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1707.3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88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明光權;周春雷;韓文俊;李建法;吳長和;林濤;王勁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藍沛無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H02J50/12;H02J50/40;H02J50/70;H02J50/8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充電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充電控制方法和無線充電裝置,通過根據當前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與發射線圈的固有品質因數值的變化以及與前一次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的變化控制發射線圈的移動,之后,在當前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在預設品質因數值以下,通過比較傳輸功率是否在預設效率以上,在預設效率以下控制發射線圈的移動,將發射線圈調節到最佳位置點,通過共用無線充電功率的檢測線路,去掉現有技術中帶有多個信號檢測線圈的PCB板設計,而且減少發射線圈的疊層層數,在提高無線充電效率,降低整體的設計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式無線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線充電控制方法和無線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以其非接觸、快捷充電等優點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現有的無線充電技術一種是非移動式,非移動式的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射端發射線圈是固定的,只采用單個發射線圈充電時,可充電面積小,采用多個發射線圈時,雖然充電面積有所增加,但多個發射線圈的每一個發射線圈仍然是固定的,每一個發射線圈的可充電面積并沒有變化,當需要大面積充電時,發射線圈的數量越多,為了解決充電的死區,發射線圈的堆疊層數也越多,至少需要三層,此刻,處于最底層的發射線圈與接收端的距離較遠,導致充電效率損失嚴重。在接收端發生移動時,接收端的接收線圈和發射線圈重疊區域減少,降低充電效率,浪費電能資源。
無線充電技術的另一種是移動式,通過移動發射線圈增加接收線圈和發射線圈重疊區域,提高充電效率。但是在移動式無線充電技術中,現有技術是在發射線圈的上方設置帶有多個信號檢測線圈的PCB板,提高整體的設計成本,而且會影響發射線圈的傳輸效率。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充電控制方法和無線充電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無線充電技術設計成本高、充電效率低、結構復雜的技術問題。
一種無線充電控制方法,應用于無線充電裝置,于無線充電裝置的發射端的諧振線路中設置有可移動的發射線圈,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A1,無線充電裝置啟動無線充電檢測模式,對諧振線路進行采樣,獲取諧振線路發射線圈當前的實時品質因數值;
步驟A2,無線充電裝置實時判斷當前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是否低于一預設品質因數值:
若否,進入步驟A3;
若是,進入步驟A4;
步驟A3,無線充電裝置根據當前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與前一次獲取的實時品質因數值之間的變化生成第一移動控制信號,并根據第一移動控制信號控制發射線圈進行移動,隨后返回步驟A2;
步驟A4,無線充電裝置啟動發射端的無線充電工作模式;
步驟A5,無線充電裝置控制發射端對接收端進行功率傳輸;
步驟A6,在無線充電工作模式中,無線充電裝置判斷發射線圈在當前位置時的傳輸效率是否低于一預設效率:
若是,則進入步驟A7;
若否,繼續步驟A5;
步驟A7,生成第二移動控制信號,根據第二移動控制信號控制移動發射線圈,返回步驟A5。
進一步的,在步驟A1之前還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B1,無線充電裝置在待機模式下,以預設頻次對諧振線路進行采樣,獲取諧振線路發射線圈的實時品質因數值;
步驟B2,無線充電裝置判斷實時品質因數值與發射線圈的固有品質因數值相比是否存在變化,若否,返回步驟B1,若是,繼續步驟B3;
步驟B3,無線充電裝置根據實時品質因數值與固有品質因數值之間的變化判斷接收端與發射線圈的位置關系,位置關系包括距離關系,同時無線充電裝置啟動無線充電檢測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藍沛無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藍沛無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17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