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包油同心微球界面引發單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1113.2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11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立營;蘇偉光;李勝;郅慧;王力;徐慶;王睿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齊魯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F120/14 | 分類號: | C08F120/14;C08F2/02;C08F2/44;C08K5/01;C08J3/03;C08L33/12;C09K5/06;B01J13/18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磊 |
| 地址: | 250353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包油 同心 界面 引發 單體 聚合 微膠囊 制備 方法 | ||
1.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丙烯酸酯類單體將正烷烴包覆制備單分散油包油微滴,將單分散油包油微滴加入至含有乳化劑的水中進行乳化獲得乳液,通過乳液中油包油微滴表層油相丙烯酸酯類單體的聚合反應獲得微膠囊;
所述單分散油包油微滴采用雙流體超聲霧化單液滴噴頭或高壓靜電噴霧同心噴嘴進行制備;
所述正烷烴為C12~C20的正烷烴;
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酯類單體與正烷烴的質量比為2~4:8~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進行聚合反應的引發劑為油溶性引發劑,將油溶性引發劑加入至正烷烴,制備單分散油包油微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油溶性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過氧化二苯甲酰。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油溶性引發劑進行聚合反應的溫度為60~8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進行聚合反應的引發劑為水溶性引發劑,將水溶性引發劑和表面活性劑加入至水中,然后加入單分散油包油微滴進行乳化。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水溶性引發劑為過硫酸銨或過氧化氫與維生素C的混合物。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水溶性引發劑進行聚合反應的溫度為40~7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乳化劑為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乙烯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月桂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引發劑的添加量為丙烯酸酯類單體質量的0.4~3%。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包油同心微球表層單體本體聚合的微膠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乳化劑的添加量為水的0.5~8%。
11.一種相變微膠囊,其特征是,由權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制備方法獲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齊魯工業大學,未經齊魯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111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壓電驅動電路和壓電驅動方法
- 下一篇:一種升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