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9969.6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0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田賽琦;朱一凡;陳銀燕;蔡姍姍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18/66 | 分類號: | 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12;C08G18/34;C08K9/10;C08K3/22;B01D53/86;B01D53/72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艷玲 |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光催化 降解 甲醛 聚氨酯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對納米氧化鋅進行包覆改性,增加其與聚氨酯的相容性,同時引入能與聚氨酯反應的活性基團,將其通過化學鍵連接到聚氨酯結構單元中,解決了納米無機材料分散不均、易團聚的問題,從而不破壞聚氨酯原有優良的力學性能、熱穩定性等,同時也解決了納米無機材料與聚氨酯相容性差、不耐遷移的問題,可賦予聚氨酯穩定優良的光催化降解甲醛效果,且合成工藝易于控制,性能易于調節,可廣泛應用于膠粘劑、建筑道路涂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甲醛常其在建筑材料如粘合劑、涂料中被經常使用,是世界上公認的潛在致癌物之一。室內甲醛的主要危害體現在對人體皮膚黏膜的刺激作用,人的甲醛嗅覺閾值為0.06~0.07mg/m3,0.15mg/m3的甲醛濃度便可引起咳嗽、氣喘、眼癢、咽喉干燥發癢、聲音嘶啞、皮膚干燥發癢及皮炎等不適癥狀。甲醛對人體危害如此嚴重,如何有效降解甲醛越發引起社會的重視。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其對納米氧化鋅進行包覆改性,增加其與聚氨酯的相容性,同時引入能與聚氨酯反應的活性基團,將其通過化學鍵與聚氨酯鏈段相連,賦予了聚氨酯良好的好降解甲醛性能,且對聚氨酯原有優良性能影響較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方法,步驟(1)納米氧化鋅的改性,將15-25份的納米氧化鋅和3-5份三乙氧基硅烷一起加入三頸瓶中,加熱機械攪拌,加入冰醋酸調節體系的pH值至4~6,60-70℃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用氨水與無水乙醇多次洗滌,將產物烘干至質量不再變化,制得改性后納米氧化鋅;
步驟(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的制備,將在120℃、0.1atm真空烘箱烘干過夜的聚合物二元醇、二異氰酸酯、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改性后納米氧化鋅和催化劑加入反應容器,在持續攪拌和氮氣氣氛保護下,升溫至65-85℃反應一段時間制得預聚體;加入溶劑溶解的親水擴鏈劑,維持在65-85℃繼續反應一段時間;加入三乙胺中和預聚體,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去離子水,高速乳化1h,減壓脫去溶劑回用,獲得光催化降解甲醛的聚氨酯;其中,所述組分的用量比為以下重量份:改性后納米氧化鋅5-10份、聚合物二元醇60-100份、二異氰酸酯30-50份、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2-5份、催化劑0.01-0.2份、溶劑5-20份、親水擴鏈劑5-7份、三乙胺4-5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聚合物二元醇為數均分子量為1000-2000的聚丙二醇、聚乙二醇或聚四氫呋喃二醇中的任一種或其組合。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二異氰酸酯為異佛二酮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1,6-己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或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中的任一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或一縮二乙二醇中的任一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催化劑為新癸酸鉍、月桂酸鉍、異辛酸鉍、環烷酸鉍、雙二甲氨基乙基醚或二甲基環己胺中的任一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溶劑為丙酮、丁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一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步驟(2)中,親水擴鏈劑為二羥甲基丙酸或二羥甲基丁酸中的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大學,未經溫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99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