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態植物智能培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8733.0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63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謙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A01G7/02;A01G7/04;A01G27/00;A01C23/00;A01C2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彥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 植物 智能 培育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態植物智能培育裝置,包括種植箱和控制器,箱體中設置有光電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種植箱上方設置有儲存箱,儲存箱中設置有隔板將其分割為營養液儲存箱和水箱,種植箱的頂部內壁上設置有花灑,花灑通過第一管道與三通電磁閥的出口連通,三通電磁閥的兩個入口通過第二管道分別與營養液儲存箱和水箱連通;種植箱的一側的外壁上設置有操作面板。本發明通過設置光電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傳感器、大棚用二氧化碳發生裝置和營養液儲存箱等,擺脫人工施肥、澆水等措施,不僅節約了人工時間和精力,還能更高效地培育植物,并且品質更優良;結合太陽能發電技術,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以及全自動化的培育。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室內植物培育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態植物智能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綠色植物對居室的污染空氣具有很好的凈化作用。美國科學家經過多年測試,發現各種綠色植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并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養料:在24小時照明的條件下,蘆薈消滅了1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消滅了90%的苯,龍舌蘭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垂掛蘭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綠色植物對有害物質的吸收能力之強,令人吃驚。事實上,綠色植物吸入化學物質的能力大部分來自于盆栽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并非主要來自葉子。在居室中,每10平方米栽一兩盆花草,基本上就可達到清除污染的效果。
市場上現有的植物培養裝置,通過土壤濕度探測器檢測土壤的濕度,當土壤濕度低于標準值時,抽濕機自動將空氣中的水蒸氣進行壓縮形成液滴儲存起來,再通過抽濕器中的加壓泵進行加壓,將收集儲存的水由噴頭均勻的灑向土壤基體中,同時通過定時器調節玻璃罩的開關閉的時間,白天,升降折疊式玻璃罩進行折疊儲存在栽種盆四周空間內,當在夜晚時,升降折疊式玻璃罩升高與上層玻璃罩閉合。
上述植物培養裝置只能檢測盆栽的濕度,不能夠根據其他因素來對植物進行養護,且該培養裝置需要外接電源,若是將盆栽放在戶外,則運用該裝置將比較繁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植物智能培育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植物培養裝置只能檢測盆栽的濕度,不能夠根據其他因素來對植物進行養護,且該培養裝置需要外接電源,若是將盆栽放在戶外,則運用該裝置將比較繁瑣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生態植物智能培育裝置,包括種植箱和控制器;
所述種植箱中設置有有機土壤;箱體中設置有光電傳感器1和濕度傳感器3;
所述種植箱上方設置有儲存箱,儲存箱中設置有隔板將其分割為營養液儲存箱和水箱,種植箱的頂部內壁上設置有花灑,花灑通過第一管道與三通電磁閥的出口連通,三通電磁閥的兩個入口通過第二管道分別與營養液儲存箱和水箱連通;
所述種植箱的一側的外壁上設置有操作面板;
所述種植箱的另一側壁為透明玻璃板,透明玻璃板的外側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通過轉軸與種植箱轉動連接,種植箱上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轉軸連接;電機能夠驅動太陽能電池板轉動;
所述光電傳感器、濕度傳感器、電機、三通電磁閥和操作面板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電池為光電傳感器、濕度傳感器、電機、三通電磁閥和操作面板供電,太陽能電池板為電池充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87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