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8010.0 | 申請日: | 2020-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0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陸新民;李樹存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普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量化 污水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的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前端處理裝置、主處理裝置和后續處理裝置,所述前端處理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有主處理裝置,所述主處理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有后續處理裝置,所述前端處理裝置為化糞池、調節池、初沉池或缺氧池,所述主處理裝置包括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和附屬管道,所述接觸氧化池的內部設置有海葡萄生物填料和曝氣裝置,所述后續處理裝置為消毒池和污泥濃縮池。該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主處理裝置進行結構調整,增加了海葡萄生物填料,該填料與普通的彈性填料和組合填料相比較,具有掛膜速度快,生物膜不易脫落,微生物種類多,抗沖擊能力強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系統是采取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處理方法將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過程。該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遞增,污泥污染日趨嚴重,污泥處理問題凸顯。我國目前的污泥主要以堆肥、填埋等形式處理,如果污泥處理處置不當,其中所含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污染物將轉移到周圍環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我國目前對污泥處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很少對污泥產生過程加以研究。目前污水處理廠龐大的產泥量與污泥處理技術不完善的矛盾已經凸顯,如果不控制污泥的產生量,使污泥從源頭上減量,而僅僅采用末端治理,則無論采用何種污泥處理或處置技術,都難把污泥問題解決好。
發明內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鑒于上述和/或現有污水處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主處理裝置進行結構調整,增加了海葡萄生物填料(4),該填料與普通的彈性填料和組合填料相比較,具有掛膜速度快,生物膜不易脫落,微生物種類多,抗沖擊能力強等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前端處理裝置、主處理裝置和后續處理裝置,所述前端處理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有主處理裝置,所述主處理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有后續處理裝置。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前端處理裝置為化糞池、調節池、初沉池或缺氧池。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主處理裝置包括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和附屬管道,所述接觸氧化池的內部設置有海葡萄生物填料和曝氣裝置。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海葡萄生物填料長度為2-4米,且中間是一根填料骨架,沿填料骨架長度方向,每15-30厘米伸出一個填料分支,每個填料分支上分布有10-30個海葡萄填料,海葡萄填料由直徑15毫米的填料球和聚氨酯填料組成,聚氨酯填料填充在填料球內,所述海葡萄生物填料在接觸氧化池中的比表面積根據填充密度可以達到500-800m2/m3。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后續處理裝置為消毒池和污泥濃縮池。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污泥減量化污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包含以下流程:
S1:污水通過外界管道進入前端處理裝置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普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普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80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