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充電電路及充電器在位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27592.0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25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旻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廣技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崔征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充電 電路 充電器 在位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充電電路及充電器在位檢測方法,包括充電端與被充電端,充電端與被充電端通過usb接口D+管腳及usb接口D?管腳連接,充電端包括第一電阻、第一開關;第一開關的一端通過第一電阻與地連接,第一開關的另一端與D?管腳連接;被充電端包括第二開關、第二電阻、VDDIO接口、INT管腳;第二開關的一端與D?管腳連接,第二開關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電阻的一端及INT管腳連接;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VDDIO接口連接;在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均閉合時,充電電路實現大功率充電;在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均斷開時,充電電路實現小功率充電。可以實現對充電端的插入及拔出的檢測,避免出現對充電端是否拔出的誤檢測,滿足對被充電端進行大功率充電的安全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充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充電電路及充電器在位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支持大功率充電,可以實現快速充電,對手機進行大功率充電時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技術中,依靠充電器插入及拔出時檢測電壓在位的方式逐漸無法適應大功率充電的安全需求。目前現有檢測充電器在位的方案通常是通過判斷充電器輸出電壓幅值來間接判斷充電器是否在位,具體的,通過內部寄存器來配置VBUS UVLO的門限值,當充電器輸出電壓低于該門限值后就會觸發中斷,告知CPU充電器拔出。手機目前大多數運用電荷泵快充方案,僅僅依靠檢測充電器輸出電壓UVLO狀態是無法有效判斷充電器拔出的。如圖1所示,電荷泵為手機IC芯片充電,當充電器拔出時,此時由于電壓輸出端(VOUT)連接電池,電池中的電量會經由QDH2管、QCH2管的體二極管反灌到QB的漏級,而QB此時是導通的,因此電池的電壓在充電器拔出后會一路反灌到輸入端(VBUS)上(如線條示意),導致雖然充電器拔出了,但是手機端依然能夠檢測到VBUS電壓的存在,從而無法判斷充電器是否拔出。容易導致出現對充電器是否拔出的誤檢測,不能滿足對手機大功率充電的安全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充電電路,可以實現大功率快速充電,同時可以實現對充電端的插入及拔出的檢測,避免出現對充電端是否拔出的誤檢測,滿足對被充電端進行大功率充電的安全要求,消除安全隱患。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充電器在位檢測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充電電路,包括充電端與被充電端,所述充電端與所述被充電端通過usb接口D+管腳及usb接口D-管腳連接,所述充電端包括第一電阻、第一開關;其中,
所述第一開關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電阻與地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的另一端與所述D-管腳連接;
所述被充電端包括第二開關、第二電阻、VDDIO接口、INT管腳; 其中,
所述第二開關的一端與所述D-管腳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一端及所述INT管腳連接;
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VDDIO接口連接;
在所述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均閉合時,所述充電電路實現大功率充電;
在所述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均斷開時,所述充電電路實現小功率充電。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電阻為阻值15k的下拉電阻;所述第二電阻為阻值100k的上拉電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充電器在位檢測方法,適用于智能終端,所述充電器與所述智能終端連接時構成如上所述的充電電路;所述方法包括:
判斷充電器是否為大功率快充充電器,在確定充電器為大功率快充充電器時,配置充電器及智能終端進入大功率充電模式,所述充電電路實現大功率充電;
獲取智能終端上INT管腳的INT信號電平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75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