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軌平行布置的隔震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7049.0 | 申請日: | 202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05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葛家琪;覃杰;馬伯濤;張曼生;宋毛毛;管志忠;張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5/02 | 分類號: | F16F15/02;A47F3/00;A47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 地址: | 10012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軌 平行 布置 裝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軌平行布置的隔震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包含上板、連接于上板底面的上軌道、連接于上軌道下方的上連接件、平行放置于上板正下方的下板、連接于下板頂面的下軌道、以及連接于下軌道和上連接件間的下連接件。施工時,本發明通過上軌道和下軌道的雙軌平行設計,利于將地震荷載、豎向和水平向的力所產生的位移分解為相交的兩向運動,可有效降低振動對上板所承載物體的保護;通過上連接槽和下連接槽的設置,減少地震荷載、豎向和水平向的力所產生位移的單向滑動,避免水平傾覆,且具有豎向抗拔作用;通過上滾動裝置和下滾動裝置,保證了上板和下板連接時角部的支撐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隔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軌平行布置的隔震裝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結構隔震技術是一種結構防震新技術,此技術具有安全性、耐久性以及適用性,并以其優良的隔震效果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博物館和展會廳需要典藏、陳列和展示大量的文物。但是一般情況下,這些文物以浮放形式為主,因而很容易受到地震破壞,或者輕微碰撞造成的移位而傾倒。傳統的文物放置,主要通過支、粘、卡、綁等方法進行隔震,不僅影響美觀且支固效果差,此外,還有通過復位彈簧或剪力銷等進行隔震處理,隔震裝置復雜且不易制作,且此種方式耐久性差不易更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軌平行布置的隔震裝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決物體放置時在地震力、豎向和水平力下的位移分解、隔震裝置的便捷安裝和操作以及放置物體時的可適應性和節省空間等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軌平行布置的隔震裝置,包含上板、連接于上板底面的上軌道、連接于上軌道下方的上連接件、平行放置于上板正下方的下板、連接于下板頂面的下軌道、以及連接于下軌道和上連接件間的下連接件;
所述上連接件包含上連接板、連接于上連接板兩端頂面的上連接槽、以及連接于上連接板兩端底面的上支撐柱,所述上支撐柱與上連接板間連接有上墊板,上支撐柱底端連接有上滾動裝置;所述上連接槽對應連接上軌道,上滾動裝置對應連接下板;
所述下連接件包含下連接板、連接于下連接板兩端底面的下連接槽、以及連接于下連接板兩端頂面的下支撐柱,所述下支撐柱與下連接板間連接有下墊板,下支撐柱頂端連接有下滾動裝置;所述下連接槽對應連接下軌道,下滾動裝置對應連接上板。
進一步的,所述上板和下板均為方形板,二者均水平設置,上板和下板的平整度誤差不大于0.3%;上板和下板承受上部荷載向下受壓時變形量不大于0.3%。
進一步的,所述上軌道和下軌道均為直線形軌道,直線形軌道加工尺寸精度誤差不大于0.3%;上軌道至少設置有兩條,上軌道分別平行對稱連接在上板相對兩邊底面;所述下軌道至少設置有兩條,下軌道分別平行對稱連接在下板相對的兩邊頂面,下軌道與上軌道呈菱形或平行四邊形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上連接槽和下連接槽均為方形件,二者長度小于對應的上連接板或下連接板的寬度,上連接槽和下連接槽尺寸加工精度誤差不大于0.3%;所述上連接槽和下連接槽分別對應各自的上軌道和下軌道設置有工字形凹槽且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軌道和下軌道橫截面為工字形,二者工字形頂面上均間隔設置有連接孔;上軌道和下軌道分別與上板和下板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均為條形板,二者的長度小于上板的長度或寬度;上連接板與下連接板各自的長向中心可拆卸連接且二者呈X形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均為圓形柱狀體,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均為一體制作或分段拼裝而成;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直徑小于各自對應上板和下板的寬度,上支撐柱和下支撐柱高度適應上板和下板間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上墊板和下墊板均為圓形或方形墊板,上墊板和下墊板的厚度適應上板和下板間距離調整高度;上墊板和下墊板均各自對應上板和下板可拆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70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預制混凝土框架柱及安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PMU裝置檢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