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5425.2 | 申請日: | 202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9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高強;唐四;安靜;王金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金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35 | 分類號: | G06F8/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2151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ndroid 模塊化 開發 快速 模塊 集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通過使用構建工具Gradle,在整個工程構建時,根據配置中的配置開關,將模塊工程動態構建為一個模塊工程或者構建為一個主工程依賴庫,配置模塊是否單獨運行或者集成到項目中的開關;步驟2,根據配置開關動態修改build.gradle文件中的第一行頭標識;步驟3,根據配置開關動態修改是否需要applicationId字段;步驟4,根據配置開關動態加載不同的清單配置文件;步驟5,根據配置開關動態的在主工程依賴中切換是否集成模塊庫;本發明實現了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及方便多團隊協作開發和提升團隊整體的開發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屬于軟件開放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2019年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里,Android系統各版本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87%,且Android系統穩定每年發布一個新版本,每個版本都帶來全新的體驗,深受全球移動開發者的青睞,且移動端APP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如智慧城市建設、移動支付、電子競技、AI人臉識別等;移動端的技術領域最近幾年層出不窮,且各有千秋,如ReactNative、Flutter、小程序等;如何開發出一款高質量的應用顯的尤為重要,目前Android系統平臺應用開發絕大部分是根據MVC或MVP架構思想去開發,且占主導地位,而且很適合常規應用的開發,但是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移動端硬件模塊的提升,以上架構思想會有一些局限性,相信在未來隨著移動應用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領域和新技術出現。
傳統開發Android工程演變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APP應用功能和結構簡單,項目開發時,一個工程將應用中的功能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無任何架構和封裝,只為了實現功能而編碼,適合小且功能簡單的項目。
第二階段是APP應用功能和結構復雜,一個應用包含幾十個界面,從而出現了MVC架構,到后來的MVP及MVVM架構及通用庫的封裝,這幾種架構都降低項目本身的耦合性和便于代碼閱讀及后期維護,適合APP應用功能和結構比較復雜的項目。
第三階段是APP應用功能和結構超級復雜,一個功能中嵌套特別多和特別深的界面,有時一個功能就需要一個團隊去協作開發,項目功能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版本迭代和更新都會特別頻繁。
現有Android工程絕大多數采用MVC和MVP這兩種架構作為應用的開發思想,該架構思想為代碼層次的架構,即一個應用就是一個工程,適合敏捷開發、快速迭代及APP應用功能和業務功能一般復雜的項目,這種架構主要用于APP應用功能和業務復雜度一般的工程,即在一個APP工程中,直接編寫所有的代碼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碼的耦合性和方便維護,但在開發APP應用功能和業務超級復雜的項目,需多團隊協作共同完成時,則該技術方案會變的開發效率緩慢,涉及到的隔離和耦合性,也是停留在代碼層次的隔離和低耦合;如工程中代碼量特別龐大,及時少許的代碼更改的都需重新將項目整體打包和測試,需要很長的時間且無法并行處理,所以該開發模塊式不適合多團隊協作和Android應用工程龐大和業務超級復雜的項目。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Android模塊化開發與快速模塊集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通過使用構建工具Gradle,在整個工程構建時,根據配置中的配置開關,將模塊工程動態構建為一個模塊工程或者構建為一個主工程依賴庫,配置模塊是否單獨運行或者集成到項目中的開關;
步驟2,根據配置開關動態修改build.gradle文件中的第一行頭標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金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金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54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