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23214.5 | 申請日: | 202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37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特;張冠軍;周文明;甘俊;李廣宇;翟旭;李平蒼;趙夢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5/00 | 分類號: | G01C5/00;G01S13/90;G01S19/03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君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39 | 代理人: | 高文迪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自貿***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insar 鐵路 采空區 邊界 提取 新方法 | ||
1.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獲取研究區域內時間序列SAR影像和精密軌道文件;
(2)將SAR影像數據預處理建立干涉對連接圖;
(3)對連接圖中的干涉對進行干涉處理生成差分干涉圖,將差分干涉圖進行地理編碼;
(4)利用U-net神經網絡對地理編碼后差分干涉圖進行采空區識別生成采空區-非采空區二值圖像;
(5)對識別后采空區-非采空區二值圖像由柵格轉矢量,生成矢量化的采空區結果;
(6)對多期矢量化后的采空區結果進行空間融合;
(7)統計分析采空區面積大小、發展方向和采空區邊界距鐵路的最近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研究區域內時間序列SAR影像和精密軌道文件,具體步驟為:
每月時間段內所獲取的同極化SLC影像不少于2幅;同時,獲取對應日期SAR影像的衛星精密軌道參數文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將SAR影像數據預處理建立連接圖,具體步驟為:
將所有SAR影像聚焦、配準到超級主影像,對影像進行去斜,用精密軌道文件優化影像參數文件中的軌道參數,根據矢量文件裁剪覆蓋研究區的范圍;再對所有影像建立干涉對連接圖,將未自動參與組網影像按時空最鄰近原則手動添加參與組網。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像空間垂直基線為臨界基線的0-30%,時間基線為0-95d,每幅影像干涉對數應至少保證2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涉處理具體步驟為:
對建立連接圖的影像進行差分干涉、去平、軌道精煉、重去平、濾波處理;所述的地理編碼差分干涉圖是將差分干涉圖從雷達坐標系轉換到WGS84地理坐標系。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U-net神經網絡對地理編碼后圖像進行采空區識別生成采空區-非采空區二值圖像,具體步驟為:
利用U-net神經網絡結構,對編碼后的差分干涉圖進行語義分割,對采空區圖像進行像素級別的分類,從而進行采空區識別生成采空區-非采空區二值圖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識別后采空區-非采空區二值圖像柵格轉矢量,具體步驟為:
對U-net提取的柵格二值圖像(即采空區和非采空區),根據二分類圖像的梯度變化,將柵格采空區圖像進行矢量化處理,生成矢量化的采空區結果。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多期矢量化后的采空區結果進行空間融合,具體步驟為:
針對多期矢量化后的采空區結果,用空間拓撲分析進行矢量融合,將每期的小范圍矢量取并集融合成整體采空區矢量。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D-InSAR的鐵路采空區邊界提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統計分析采空區面積大小、發展方向和采空區邊界距鐵路的最近距離,具體步驟為:
對融合后的整體采空區矢量進行統計分析,獲取采空區面積大小,發展方向以及采空區邊緣距鐵路的最近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321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