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巖土工程施工用灌注樁樁底壓漿閥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22159.8 | 申請日: | 202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53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速田勇;周罕;王良川;李繼魁;邱健彬;毛勇;成詞峰;許鵬;槐翔英;徐德禹;張向陽;許漢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62 | 分類號: | E02D5/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達聯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郭普堂 |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巖土 工程施工 灌注 樁樁 底壓漿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巖土工程施工用灌注樁樁底壓漿閥,包括主筒體、第一連接套筒、第一連接筒、副筒體、第二連接套筒、第二連接筒和調節組件;第一連接筒下部設置有第一出料孔;第二連接筒下部設置有第五出料孔;調節組件包括安裝架、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一安裝臺、第四連桿、第五連桿、第六連桿和第二安裝臺;第二連桿設置在第一安裝臺上;第一安裝臺設置在副筒體上;第五連桿設置在第二安裝臺上;第二安裝臺設置在主筒體上;主筒體和副筒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驅動兩個平行四邊形機構轉動以使主筒體和副筒體相向或相離移動的驅動機構。本發明可在鋼筋籠內外兩側分別注漿,注漿更均勻,速度更快。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巖石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巖土工程施工用灌注樁樁底壓漿閥。
背景技術
灌注樁是指在工程施工現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分為沉管灌注樁、鉆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現有技術中,在對灌注樁進行灌注時,一般都會采用壓漿閥。
目前,一般將壓漿閥伸入至樁底,且壓漿閥位于鋼筋籠內側,此種方式下,從壓漿閥噴出的混凝土需要穿過鋼筋籠,再與土面接觸,不易充分填充在樁的土側面。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巖土工程施工用灌注樁樁底壓漿閥,在鋼筋籠內外兩側分別設置注漿區域,能更充分的將混凝土填充在樁內,使得混凝土凝固后的結構更加穩定、牢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一種巖土工程施工用灌注樁樁底壓漿閥,包括主筒體、第一連接套筒、第一連接筒、副筒體、第二連接套筒、第二連接筒和調節組件;主筒體、第一連接套筒和第一連接筒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第一連接筒下部設置有第一出料孔;第一出料孔繞第一連接筒中心軸均勻設置有多個;副筒體繞主筒體中心軸均勻設置有多個,副筒體、第二連接套筒和第二連接筒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第二連接筒下部設置有第五出料孔;第五出料孔繞第二連接筒中心軸均勻設置有多個;調節組件包括安裝架、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一安裝臺、第四連桿、第五連桿、第六連桿和第二安裝臺;第一連接軸和第二連接軸沿豎直方向并排設置在安裝架上;第一連接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和第二連接軸依次轉動連接,并形成平行四邊形機構;第二連桿設置在第一安裝臺上;第一安裝臺設置在副筒體上;第一連接軸、第四連桿、第五連桿、第六連桿和第二連接軸依次轉動連接,并形成平行四邊形機構;第五連桿設置在第二安裝臺上;第二安裝臺設置在主筒體上;主筒體和副筒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驅動兩個平行四邊形機構轉動以使主筒體和副筒體相向或相離移動的驅動機構。
優選的,第一連接筒上設置有第一出料管;第一出料管共設置有多個,第一出料管對應位于第一出料孔處;第二連接筒上設置有第五出料管;第五出料管共設置有多個,第五出料管對應位于第五出料孔處。
優選的,第一連接筒上設置有第二出料孔;第二出料孔繞第一連接筒中心軸均勻設置有多個,第二出料孔與第一出料孔繞第一連接筒交錯設置;第一出料孔朝向第二連接筒;第一連接筒上設置有第二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共設置有多個,第二出料管對應位于第二出料孔處。
優選的,第一連接筒底端連通有第一圓臺筒;第一圓臺筒為中空的圓臺結構,第一圓臺筒底面面積小于頂面面積,第一圓臺筒頂部與第一連接筒底部連接,第一圓臺筒外周面上連通有第三出料管和第四出料管;第三出料管和第四出料管分別繞第一圓臺筒中心軸均勻設置有多個;第二連接筒底端連通有第二圓臺筒;第二圓臺筒為中空的圓臺結構,第二圓臺筒底面面積小于頂面面積,第二圓臺筒頂部與第二連接筒底部連接,第二圓臺筒外周面上連通有第六出料管;第六出料管繞第二圓臺筒中心軸設置有多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21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