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21831.1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670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屠重棋;盧敏勛;張瑀綺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36 | 分類號: | A61F2/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多孔 小梁 弧形 髓內柄 | ||
本發明公開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包括:髓針部、連接部;所述髓針部的基部與連接部固連,所述髓針部為骨小梁結構,所述髓針部設有若干孔隙。本發明與股骨近端髓腔完美匹配,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學,解決了靠近股骨近端的缺損重建的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研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
背景技術
對于股骨中上段或上段的瘤性缺損或創傷缺損,常規的治療手段一般為髖關節置換+組配式截骨段套接+股骨髓針。由于治療方法的限制,股骨近端殘余骨的垂直長度不足以固定常規的髓針,所以不得不將正常的股骨近端包括大轉子、小轉子以及股骨頭等一系列結構切除而用相關假體取而代之,這種方式造成了正常機構不必要的損傷,嚴重影響了術后的功能及恢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與股骨近端髓腔完美匹配,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學,解決了靠近股骨近端的缺損重建的難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上述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包括:髓針部、連接部;所述髓針部的基部與連接部固連,所述髓針部為骨小梁結構,所述髓針部設有若干孔隙。
優選的,所述孔隙由外向內多層布置,孔隙的孔徑由外向內逐漸減小,所述髓針部的孔隙率由外向內逐漸減小。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的徑向尺寸由基部至末端逐漸減小。
進一步地,所述髓針部的外側緣弧度大于內側緣的弧度。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的基部設有弧形翼狀突起結構。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的伸展長度為80mm-100mm,所述髓針部的彎曲弧度與股骨頸干角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的末端拋光。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與連接部均為鈦合金材質。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和連接部采用3D打印一體制造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與股骨近端髓腔完美匹配;
2、本發明的髓針部設有多層布置的孔隙,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學;
3、解決了靠近股骨近端的缺損重建的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徑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髓針部的徑向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髓針部、101-孔隙、2-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一種3D打印多孔仿小梁弧形髓內柄,包括:髓針部1、連接部2;所述髓針部1的基部與連接部2固連,所述髓針部1為骨小梁結構,所述髓針部1設有若干孔隙101。
優選的,所述孔隙101由外向內多層布置,孔隙101的孔徑由外向內逐漸減小,所述髓針部1的孔隙率由外向內逐漸減小。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1的徑向尺寸由基部至末端逐漸減小。
進一步地,所述髓針部1的外側緣弧度大于內側緣的弧度。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的基部設有弧形翼狀突起結構。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1的伸展長度為80mm-100mm,所述髓針部1的彎曲弧度與股骨頸干角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髓針部1的末端拋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未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18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空氣流量計的教學演示及檢測裝置
- 下一篇:氣密性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