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低溫固定床一體化吸附脫硫脫硝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420526.0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5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汪世清;郜時旺;王紹民;蔣敏華;肖平;黃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04 | 分類號: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溫 固定床 一體化 吸附 脫硫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低溫固定床一體化吸附脫硫脫硝系統(tǒng)及方法,包括含SO2和NOx煙氣輸入管道、增壓風機、煙氣余熱回收器、冷卻系統(tǒng)、煙氣切換裝置、冷量回收器、煙氣輸出管道及若干固定床吸附塔;含SO2和NOx煙氣輸入管道的出口與增壓風機的入口相連通,增壓風機的出口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的入口相連通,煙氣余熱回收器的出口與冷卻系統(tǒng)的入口相連通,冷卻系統(tǒng)的出口與煙氣切換裝置的入口相連通,煙氣切換裝置的出口分別與各固定床吸附塔的入口相連通,各固定床吸附塔的出口與冷量回收器的入口相連通,冷量回收器的出口與煙氣輸出管道相連通,該系統(tǒng)及方法能夠滿足煙氣超凈排放的要求,且再生是損耗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煙氣一體化脫硫脫硝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低溫固定床一體化吸附脫硫脫硝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當前主流的脫硫脫硝技術時SCR脫硝和FGD脫硫。SCR脫硝是通過催化劑和還原劑將NOx還原成N2排出,石灰石-石膏法進行脫硫,該方法通過將SO2與石灰石漿液反應,生成難溶的硫酸鈣(石膏)脫除。傳統(tǒng)SCR脫硝和FGD脫硫技術雖然應用廣泛,但是存在很多問題。例如FGD脫硫使用大量的石灰石作為脫硫劑,石灰石的大量開采造成嚴重的山體破壞,F(xiàn)GD脫硫產(chǎn)生大量的脫硫廢水也給電廠帶來了處理難題。SCR脫硝的催化劑只在特定溫度區(qū)間具備較高活性,當電廠運行負荷調整時,煙氣溫度的變化會嚴重影響SCR脫硝效率。另外,SCR脫硝存在氨逃逸、催化劑固廢等二次污染問題。
除了SCR脫硝和FGD脫硫技術外,活性焦吸附法一體化脫硫脫硝技術也在日本和德國有工業(yè)應用。該技術的特點是利用活性焦多孔吸附特性對SO2進行吸附脫除,再生后得到高濃度的SO2,制成硫酸、硫磺或硫酸鹽等副產(chǎn)品。活性焦法不能吸附脫除NOx,因為NO是難吸附氣體。NOx的脫除仍然需要進行噴氨還原成N2,活性焦作為選擇性還原催化劑。活性焦脫硝率不高,一般只有70~80%的脫硝效率,無法滿足超凈排放的要求。此外,由于活性焦干法脫硫原理是基于H2SO4化學吸附,再生溫度高,而且活性焦參與再生反應,損耗大。
常規(guī)活性焦(炭)干法脫硫脫硝工藝如附圖1所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低溫固定床一體化吸附脫硫脫硝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滿足煙氣超凈排放的要求,且再生是損耗較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述的低溫固定床一體化吸附脫硫脫硝系統(tǒng)包括含SO2和NOx煙氣輸入管道、增壓風機、煙氣余熱回收器、冷卻系統(tǒng)、煙氣切換裝置、冷量回收器、煙氣輸出管道及若干固定床吸附塔;
含SO2和NOx煙氣輸入管道的出口與增壓風機的入口相連通,增壓風機的出口與煙氣余熱回收器的入口相連通,煙氣余熱回收器的出口與冷卻系統(tǒng)的入口相連通,冷卻系統(tǒng)的出口與煙氣切換裝置的入口相連通,煙氣切換裝置的出口分別與各固定床吸附塔的入口相連通,各固定床吸附塔的出口與冷量回收器的入口相連通,冷量回收器的出口與煙氣輸出管道相連通。
所述冷卻系統(tǒng)為三段噴淋冷卻結構。
固定床吸附塔的數(shù)目為兩個。
固定床吸附塔內填充有多孔吸附材料,其中,所述多孔吸附材料為活性炭、活性焦或分子篩。
還包括吹掃風管道,其中,吹掃風管道與固定床吸附塔的逆向吹掃風入口相連通。
在工作時,煙氣經(jīng)含SO2和NOx煙氣輸入管道進入到增壓風機中,再經(jīng)增壓風機增壓后送入煙氣余熱回收器中進行降溫,然后經(jīng)煙氣切換裝置送入任一固定床吸附塔中,通過固定床吸附塔進行脫硫脫硝處理,固定床吸附塔輸出的煙氣進入到冷量回收器中回收冷量,最后經(jīng)煙氣輸出管道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05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