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高抗沖擊韌性的CF/PPS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20328.4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36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姝;周劍鋒;常艦;程超;任毅;王家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J5/06 | 分類號: | C08J5/06;C08L81/02;C08K9/10;C08K9/00;C08K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統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亞 |
| 地址: | 20162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沖擊韌性 cf pps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高抗沖擊韌性的CF/PPS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CF表面原有的上漿劑高溫分解;(2)在飽和水蒸氣環境中,對CF同時進行微波輻射和紫外光輻照,產物記為ACF;(3)將ACF浸入聚醚砜/二甲基甲酰胺后干燥,得到上漿碳纖維MCF;(4)將MCF與PPS材料疊層熱壓;(5)熱壓結束后50?70℃/min的速率降溫至一定溫度后,施加一定壓力并保載一段時間后卸壓;即得具有高抗沖擊韌性的CF/PPS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為650?820MPa,拉伸模量為50?63GPa,層間剪切強度為60?80MPa,沖擊后的剩余壓縮強度為260?300MPa。本發明的方法特點為高效、環保、可實現規模化生產,制得的復合材料可替代金屬用于航空航天、機械、汽車和軌道交通、石油運輸等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CF/PPS)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高抗沖擊韌性的CF/PPS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熱塑性復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可二次加工性、高韌性、高比強度和比模量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在各種熱塑性復合材料中,CF/PPS具有高剛度、高熱穩定性、耐化學腐蝕性等優異性能,有望作為結構材料,代替工藝成熟的金屬或熱固性復合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機械、汽車和軌道交通、石油運輸等領域。
然而,CF/PPS熱塑性復合材料的實際應用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兩方面:第一是PPS非常脆,和其他熱塑性基體相比抗沖韌性較差;第二是碳纖維與PPS基體的界面相互作用較弱、浸潤性很差,在復合材料成型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孔隙。界面弱的根本原因是CF呈較穩定的六元環結構,表面由非極性的且由高度有序的石墨基面構成,使得纖維表面含有較少的活性官能團,而PPS熔體粘度高,因此碳纖維與PPS樹脂間浸潤性較差,界面粘結強度較弱。作為纖維與樹脂基體間載荷傳遞的紐帶,界面層的結合強度很大程度上影響整體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低界面強度的復合材料在受到破壞時,裂紋沿界面擴展,纖維的增強作用得不到良好發揮,從而使復合材料強度遠低于理論值。
針對第一個PPS脆性的問題,已知技術為共混或共聚其它韌性強的高分子,但這通常帶來副作用,如降低材料的強度和模量。
針對第二個界面弱的問題,通常采用對CF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的方法來解決,提高復合材料中纖維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粘結強度。然而,界面增強往往帶來一個負面作用,即降低復合材料的抗沖擊韌性,如使抗沖擊韌性(CAI值)降低。
已知技術有兩類,一是“活化(有時也稱氧化)”,二是“上漿”。可以單一使用,也可組合疊加使用?;罨男缘脑硎窃诶w維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團,增加纖維與聚合物基體間化學鍵或氫鍵的數量,通過強大的化學作用提高復合材料的界面粘結強度。上漿改性的原理是通過溶液或乳液涂層,使聚合物(可不同于基體)薄層附著到纖維表面,通過其同時與纖維和與基體間的強相互作用,在原本相互作用弱的纖維和基體間架起一座橋梁,增強兩者關聯性。
現有活化技術包括等離子體處理、陽極電解或電沉積處理、強酸處理、臭氧處理、微波超聲共處理等?;罨倪^程可能會降低CF單絲強度,需要尋找活性基團數量和CF單絲強度的平衡,讓CF表面產生盡量多的羥基和羧基等基團,產生盡量多的溝槽以便增加與基體間的接觸面積,但同時要盡量低程度損失單絲強度。
現有上漿技術包括反應型上漿劑和涂層型上漿劑等。
現有技術雖然在某些方面取得效果,但存在各種缺陷或不足,導致在針對PPS這種需要~400℃高溫成型加工的基體時,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
如等離子體處理CF時,絲束外層與內層效果差異顯著,外層的活性基團多、單絲強度損傷很大時,內層CF的活性往往還未被改善。因此穩定性差,離散度大,不適宜工業化生產。
陽極電解或電沉積處理工藝處理絲束有效,但處理織物比較困難,單絲強度降低幅度較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2032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