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零冷水熱水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8900.3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74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凱;林玉綿;蘇開阮;薛婷婷;高德偉;杜增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7/00 | 分類號: | F24D17/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郭瑋 |
| 地址: | 519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水 熱水器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零冷水熱水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零冷水熱水器系統的每個用水單元包括:與熱水器的出水口連通的支路熱水管、連通于循環水泵的進水口與進水管之間的支路回水管、與進水管連通的支路冷水管、連通于支路熱水管與支路冷水管之間并與控制器電連接的混水閥、與混水閥的出水口連通的用水點以及與控制器電連接的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獲取并發送用水點所處的環境溫度,控制器用于判斷環境溫度是否在預設溫度范圍內,若不在,調節混水閥的開度和熱水器的出水溫度,以使所述用水點的出水溫度達到預設水溫。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零冷水熱水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用水要求的提高,零冷水熱水系統成為了大多數用戶的普遍追求;所謂的“零冷水”就是在使用熱水器時,將冷水抽回熱水器的內部循環加熱后,在將加熱后的熱水釋放出來,避免用戶在開啟熱水器時先流出大量的冷水的技術。
目前,零冷水熱水系統的用水點處通常安裝用混水閥,用戶可以手動調節混水閥的開度,以調節冷、熱水的流量比例,進而達到調節用水點的出水溫度的目的。然而,該種調溫方法可能存在即便將混水閥的開度調至最大或最小仍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的問題,降低了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零冷水熱水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一種零冷水熱水器系統,所述零冷水熱水器系統包括:控制器,均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熱水器、循環水泵,以及至少一個用水單元;
所述熱水器的進水口用于與進水管連通并與所述循環水泵的出水口連通;
每個用水單元包括:與所述熱水器的出水口連通的支路熱水管、連通于所述循環水泵的進水口與所述進水管之間的支路回水管、與所述進水管連通的支路冷水管、連通于所述支路熱水管與所述支路冷水管之間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混水閥、與所述混水閥的出水口連通的用水點以及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第一溫度傳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獲取并發送所述用水點所處的環境溫度,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斷所述環境溫度是否在預設溫度范圍內,若不在,調節所述混水閥的開度和所述熱水器的出水溫度,以使所述用水點的出水溫度達到預設水溫。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還用于當所述環境溫度在所述預設溫度范圍內時,調節所述混水閥的開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還用于獲取所述環境溫度與所述用水點的出水溫度之間的第一映射關系以及所述用水點的出水溫度與所述混水閥的開度之間的第二映射關系,基于所述第一映射關系和所述第二映射關系確定所述混水閥的開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還用于:獲取所述混水閥的開度與所述熱水器的出水溫度之間的第三映射關系,基于所述混水閥的開度和所述第三映射關系確定所述熱水器的出水溫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用水單元的設置數目為多個;
當至少兩個所述用水單元用水時,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映射關系、所述第二映射關系和所述第三映射關系確定處于用水狀態且距所述熱水器最遠的所述用水點所對應的熱水器的出水溫度;
基于所述對應的熱水器的出水溫度和所述第三映射關系,調節其余處于用水狀態的所述用水點所對應的所述混水閥的開度,以使所述至少兩個所述用水單元所對應的熱水器的出水溫度相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
所述每個用水單元還包括: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第一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用水點是否用水并將檢測結果和所述用水點的位置信息傳送至所述控制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89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