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8590.5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29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史云霓;朱志祥;王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好(太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53/02 | 分類號: | C09J153/02;C09J175/04;C09J163/00;C09J157/02;C09J161/14;C09J201/04;C09J123/08;C09J193/04;C09J163/04;C09J11/04;C09J11/08;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太***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氣 膜用熱熔壓敏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熱熔壓敏膠由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制備而成:熱塑性彈性體20?45份、增韌環氧樹脂8?20份、增粘樹脂20?35份、功能化改性石墨烯0.5?5份、抗氧化劑0.1?1份以及交聯劑1?5份;本發明制備工藝步驟簡單,可控性好,制得的熱熔壓敏膠耐溫性良好,且與聚乙烯類材料具有穩定粘結性,初粘力高、持粘力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粘合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熱熔壓敏膠是壓敏膠的一種,主要由合成橡膠和樹脂及橡膠油等混合加熱成熔融狀態再涂布于棉紙、布或塑料薄膜等基材上而制成的一種新型膠粘帶。具體來說,熱熔壓敏膠兼有熱熔和壓敏雙重特性。在加熱到130-200℃時即變成液態,可以通過噴涂、輥涂、刮涂等方法來使用,當冷卻至室溫時又呈固態,賦予一定壓力即可產生良好的粘接效果。熱熔壓敏膠的最大優點是其成本低廉,但其缺陷是粘性受溫度影響較明顯。這也大大限制了熱熔壓敏膠的應用。
例如,目前在透氣膜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噴涂或刮涂熱熔壓敏膠,但由于熱熔壓敏膠的耐熱性較差,例如,通常僅能承受60℃的溫度,這就使得在冬天的時候,雙面膠帶幾乎沒有粘性,會分層,但在夏天時,雙面膠帶表面的膠又會發生熱黏的現象,這樣大大制約了透氣膜的推廣應用。
因此,目前亟需開發一種適用于透氣膜且耐熱穩定性突出,低溫柔性良好,初粘力高、持粘力好的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耐溫性良好,且與聚乙烯類材料具有穩定粘結性,初粘力高、持粘力好的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所述熱熔壓敏膠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透氣膜用熱熔壓敏膠,由包括以下組分及重量份含量的原料制備而成:熱塑性彈性體20-45份、增韌環氧樹脂8-20份、增粘樹脂20-35份、功能化改性石墨烯0.5-5份、抗氧化劑0.1-1份以及交聯劑1-5份。
所述增韌環氧樹脂的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A):按以下組分及重量份含量備料:環氧樹脂80-90份、增韌彈性體20-40份、相容劑10-30份、偶聯劑0.3-1份以及加工助劑0.5-2份;
步驟B):按重量份將增韌彈性體、50-60%的相容劑、偶聯劑以及加工助劑于120-150℃下熱熔混合均勻,并保溫15-45分鐘,隨后邊攪拌邊加入環氧樹脂,混合均勻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制得預混料;
步驟C):將剩余的相容劑加熱至粘度為500厘泊,與步驟B)制得的預混料混合均勻,即可。
所述環氧樹脂選自雙酚A環氧樹脂或酚醛環氧樹脂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增韌彈性體選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相容劑選自古馬隆樹脂,所述偶聯劑選自硅烷偶聯劑KH560,所述加工助劑選自硬脂酸鈣、硬脂酸鈉或硬脂酸鋅中的任一種。
所述功能化改性石墨烯為采用硅烷偶聯劑對石墨烯表面進行修飾而獲得。
所述熱塑性彈性體為聚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與含氟熱塑性彈性體按質量比為10:1-5混合而成。
所述聚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選自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乙烯-辛烯共聚物中一種或兩種。
所述增粘樹脂選自石油樹脂、萜烯酚醛樹脂、松香酯或松香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好(太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嘉好(太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859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