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CPE的E1數據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8359.6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867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祁麟;郭義通;郭匡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天海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08;H04W36/00;H04W36/30;H04W40/02;H04W48/16;H04W76/12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王***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cpe e1 數據傳輸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CPE的E1數據傳輸方法,用于用戶終端與TDMoP設備之間的數據業務數據傳輸,所述方法包括參數配置步驟、流量預算步驟、目標網絡接入步驟、目標小區鎖定步驟、轉發隊列緩存步驟以及報文發送步驟。本發明的數據傳輸方法基于CPE的移動通信網絡,只要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的地方就可以實現TDMoP設備間的通信,使得傳統的E1終端可以開拓新的使用場景,相比傳統的專線通信,使用場地不受限制,可以快速部署,即插即用,維護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CPE的E1數據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E1是電信標準之一,我國采用的是歐洲的E1標準,歐洲的30路脈碼調制PCM簡稱E1,速率是2.048Mbit/s,即采用同步時分復用技術將30個語音信道和2個控制信道復合在一條2.048Mbit/s的高速信道上。
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要求支持高的數據速率和非對稱業務,需要一種高效、靈活的雙工方式,以達到動態調整上下行數據速率比例的目的。
時分雙工(TDD)方式可以靈活劃分上下行容量,但會帶來2個問題:①往返時延引起的系統容量損失———在下行數據發送完成后需要1個安靜期(quiet period)以防止下行對上行的干擾,安靜期的長度取決于基站與最遠用戶駐地設備(CPE)之間的距離.②同信道干擾———相鄰或者相近蜂窩中,TDD幀不同步或者由于動態調整上下行速率造成的干擾。
1999年,RAD公司首次將TDM over IP技術推向市場。TDM over IP技術可以提供E1或者T1等電路業務在IP網上的傳輸,與傳統的電信網絡相比較,TDM over IP技術充分發揮了數據網絡的帶寬和成本優勢,為服務商提供了一種簡單低廉的由傳統的電信網絡向全IP網絡轉型的過渡方案。
TDM(時分復用)電路仿真網關設備,就是基于TDM over IP技術開發的產品,該設備一般具有多路E1接口,部署在TDM網絡與PSN(分組交換網絡)網絡邊緣,是基于PSN來實現傳統TDM設備的互通應用的,在PSN分組交換網絡如IP,以太網以及MPLS網絡上透傳E1業務(如圖1所示)。但是這些傳統應用對網絡環境的要求局限性較大,只能借助于有線網絡,維護成本較高,且一旦網絡環境或者連接需求出現變化,兩端網關設備的配置都得做出相應的修改。
目前,4G網絡在我國的覆蓋率已經高達95%以上,較低的網絡時延和高峰值的網絡速率也可以滿足TDM電路仿真網關設備互通業務的需求,所以使用4G網絡來替代PSN傳輸E1業務成為了可能,但是目前并沒有有效便利的方式實現4G網絡傳輸E1業務,從而實現能夠借助無線網絡傳輸E1業務。
為此,申請號為CN201910636253.0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一種E1點對點通信的方法、終端及系統,在公網中接收第一CPE轉發的第一路E1報文;根據預設的E1通路轉發表,將所述第一路E1報文轉發給對應的第二CPE,通過所述第二CPE將所述第一路E1報文發送至對應的第二路E1;將E1報文通過CPE發送,并經公網轉發,由于CPE是將高速4G或者5G信號轉換為WiFi信號或有線網絡信號的設備,因此,能夠實現E1報文通過無線網絡的點對點通信,只要有無線信號覆蓋的地方就可以實現E1的點對點通信,便于業務的展開,能夠使用4G網絡或5G網絡替代PSN傳輸E1業務,維護成本低。
然而,針對用戶終端與TDMoP(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PacketSwitched Networks)設備之間的數據業務的數據傳輸,現有技術并未給出有效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天海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福建天海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83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