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7546.2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91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星伊;梅萌;袁碧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D22/00 | 分類號: | B29D22/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張艷美;莫建林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降解 材料 制成 飲用 容器 生產工藝 | ||
1.一種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將第一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熱壓成型和模切,以得到杯底;
將第二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模切并得到杯壁,在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將所述杯壁進行折彎成形,然后對所述杯壁的外表面加熱至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形成二次發泡,以消除所述杯壁表面的折皺,再將所述杯壁的左右兩側邊壓合在一起,使得所述杯壁呈筒狀;
(2)將所述杯底壓合在所述杯壁的底部,從而得到飲用容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通過熱成型的方式將所述第一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熱壓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用上模和下模對所述第一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熱壓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在將所述杯壁進行折彎成形之前,在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將所述杯壁的上端進行外折和熱壓,以使所述杯壁的上端形成杯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經過模切得到的所述杯壁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折角,以使所述杯壁的上端在外折時可與所述杯壁的本體完全重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在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將第一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熱壓成型和模切,以同時得到杯沿和所述杯底;在所述步驟(2)中,將所述杯沿壓合在所述杯壁的上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在100℃至150℃的溫度范圍內,將第三可生物降解發泡片層進行熱壓成型和模切,以得到杯沿;在所述步驟(2)中,將所述杯沿壓合在所述杯壁的上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用內模和外模將所述杯壁夾持于兩者之間,并用內模對所述杯壁進行加熱,從而消除所述杯壁表面的折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在所述外模的內壁設置紋路,使得所述外模在所述杯壁的外表面加工形成紋路。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杯壁的左右兩側邊通過超聲波熱成型的方式壓合在一起;在所述步驟(2)中,將所述杯底通過超聲波熱成型的方式壓合在所述杯壁的底部。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飲用容器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3),對所述杯底進行模切或旋切,以使所述杯底平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754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