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頂管工程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6873.6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1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亮輝;牛留坡;李祥;張品;崔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11/10;C04B28/00;C04B28/02;C04B1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書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程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頂管工程施工方法,包括,配置減阻用觸變泥漿;布置注漿孔、連接注漿管道;選擇螺桿泵作為注漿泵;在管節表面涂蠟并用火烘烤,使石蠟完全融人管節混凝土表面;向注漿孔注漿;頂進過程中測量;頂管出洞前止水設置。本發明針對以黃土狀輕粉質壤土、黃土狀中、重粉質壤土和黃土狀中粉質壤土為主的地層巖性研制出一種觸變泥漿,以有效降低頂進阻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直徑遠距離頂管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頂管工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頂管施工是借助頂推設備將工具管或掘進機從工作坑(始發井)內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坑(到達井)內,依靠安裝在管道頭部的鉆掘系統不斷地切削土屑,由出土系統將切削的土屑排出,邊頂進,邊切削,邊輸送,將管道逐段向前鋪設,與此同時,把緊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的管道埋設在兩坑之間的一種非開挖施工技術。近年來,頂管施工的發展趨勢朝著大直徑及超長距離的方向快速邁進。
如中國申請號為201610289938.9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頂管泥漿物理觸控減阻方法,其特征在于,觸變泥漿按重量份原料混合配置,膨潤土:羧甲基纖維素:純堿:水=8-10:0.1-0.13:0.8-0.9:90;混凝土振動棒通過鋼片錨固在頂管的內壁上,并緊貼在管壁上;將所配置的觸變泥漿注入頂管外側面與土體之間的縫隙中,形成泥漿套。
在現有技術中,目前還沒有針對地層巖性以黃土狀輕粉質壤土、黃土狀中、重粉質壤土和黃土狀中粉質壤土為主的標段研制的觸變泥漿,并且對混凝土管節使用前未做涂蠟并用火烘烤,注漿主管和支管上未設置壓力表以隨時進行壓力監測等一系列新工藝技術來完成頂管工程施工。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觸變泥漿優化頂管中繼間個數的施工方法。
所述頂管工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配置減阻用觸變泥漿;
步驟2,布置注漿孔、連接注漿管道;
步驟3,選擇螺桿泵作為注漿泵;
步驟4,在管節表面涂蠟并用火烘烤,使石蠟完全融人管節混凝土表面;
步驟5,向注漿孔注漿;
步驟6,頂進過程中測量;
步驟7,頂管出洞前止水設置。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配置減阻用觸變泥漿包括:
步驟1.1,將膨潤土、純堿、水、羥甲基纖維素按照如下重量份比例:膨潤土130份、純堿4.5份、水870份、羥甲基纖維素4份混合攪拌均勻;
步驟1.2,將攪拌好的漿液放入儲漿罐中,儲漿罐容積大于等于2m3,經儲漿罐中靜置12h~24h,以使膨潤土顆粒吸水、膨脹成膠體后使用。
進一步地,步驟1.1所述膨潤土中各成分重量份為SiO2占633份,Al2O3占215份,CaO占63份、MgO占70份、Na2O占10份、K2O占9份。
進一步地,步驟1.1所述膨潤土粒度200目通過率為95%,水份為11.3%,膨潤力為21ml/2g,電導率為585.0μm/cm,FV(8%濃度)為27.06s,R600(8%濃度)為21s,密度為0.64g/cm3。
進一步地,步驟2所述布置注漿孔、連接注漿管道包括:
步驟2.1,每兩個管節設置一組注漿孔,注漿孔布置在距管節端部100mm處,沿圓周環向均布注漿孔,每組注漿孔設置4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電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687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