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6841.6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4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戚偉康;劉麗芳;施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褚慶森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分散 污水 裝置 | ||
1.一種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由箱體(11)構成,箱體的內部為空腔,箱體的內部空腔被隔板分割為依次相連通的沉淀池(1)、一次過濾池(2)、一次好氧池(3)、缺氧池(4)、二次好氧池(5)、除磷池(6)、二次過濾池(7)和吸附澄清池(8),箱體上開設有分別與沉淀池上部和吸附澄清池上部相通的進水口(9)和出水口(10),待處理的污水經進水口流入沉淀池,處理后的污水經出水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設置有濾除大型固體廢物的格柵(34),格柵成傾斜狀態設置;一次過濾池兩側的上部開設有分別與沉淀池、一次好氧池相通的第一連通口(15)、第二連通口(16),過濾池中設置有折形的第一過濾棉(29),第一連通口和第二連通口位于第一過濾棉的兩側;一次好氧池中設置有供污泥附著的填料(32),一次好氧池的底部設置有第一曝氣盤(31);缺氧池(4)中設置有懸空隔板(45)和供污泥附著的填料,懸空隔板將缺氧池分割為底部相通的前半缺氧池(53)和后半缺氧池(54),前半缺氧池、后半缺氧池的上部分別開設有與一次好氧池、二次好氧池相通的第三連通口(17)、第四連通口(18),缺氧池中設置有對前半缺氧池和后半缺氧池中的污水進行氣體攪拌的自攪拌裝置;
所述二次好氧池中設置有供污泥附著的填料,二次好氧池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曝氣盤(36),二次好氧池的底部開設有與除磷池相通的第五連通口(19),除磷池中放置有與污水中的磷酸鹽反應生成不可溶化合物的硫鐵礦;除磷池的上部開設有與二次過濾池(7)相通的第六連通口(20),二次過濾池內部空腔的下端設置有水平隔板(50),水平隔板上固定有多個豎向的帶孔過濾管(48),帶孔過濾管下方的水平隔板上開設有進水口(51),帶孔過濾管的外圍包裹有第二過濾棉(39);吸附澄清池的上部設置有與水平隔板下方的二次過濾池相通的第七連通口(21),吸附澄清池的中下部設置有承載網格板(43),承載網格板的上方填充有對水中微型懸浮顆粒進行吸附的陶粒,第七連通口經連通管(55)與承載網格板下方的吸附澄清池空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中格柵(34)上的孔徑大小為4~8mm,一次過濾池(2)中第一過濾海綿(29)的孔徑大小為1~3mm,二次過濾池(7)中第二過濾棉(39)的孔徑大小為0.5~1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中設置有豎隔板(22)和橫隔板(23),豎隔板的下端與橫隔板相連接,豎隔板、橫隔板與沉淀池的內壁之間形成沉淀池上槽(24),橫隔板下方的沉淀池為沉淀池下槽(25),格柵(34)位于沉淀池上槽中,進水口(9)與格柵上方的沉淀池上槽相連通;橫隔板的下方設置有多個豎向管道(26),沉淀池上槽與沉淀池下槽經豎向管道相連通,豎向管道的下方設置有防止底部沉淀物被沖散的擋板(27);所述豎隔板(22)與一次過濾池(2)的外壁之間形成由第一隔層(28),第一連通口(15)與第一隔層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過濾池(2)中設置有對第一過濾棉(29)進行支撐的可拔出的海綿支架(30),所述一次好氧池(3)中設置有與第二連通口(16)相通的豎向引流管,引流管的出水口位于一次好氧池的底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攪拌裝置由U形管(38)、儲氣箱(52)和攪拌氣管(46)組成,儲氣箱的下端開口,儲氣箱位于后半缺氧池(54)中并固定于懸空隔板(45)上,儲氣箱的內部為儲氣腔(47),攪拌氣管的與儲氣腔相連通,用于向儲氣腔中通入空氣;U形管以兩端開口朝上的形式固定于懸空隔板上,U形管的一端開口位于儲氣腔中,另一端開口位于前半缺氧池(53)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分散污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池(6)中放置有可取出的方形槽箱(40),硫鐵礦裝在方形槽箱中,方形槽箱的上壁和下壁分別為上網格板(41)和下網格板(42),上網格板和下網格板上的孔徑大小為4~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684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