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方安全計算中的數據交互方法和設備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6813.4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00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世林;吳桐;羅鎮權;康青楊;楊李偉;尹康;曾途;韓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06 | 分類號: | H04L9/06;G06F21/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9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方 安全 計算 中的 數據 交互 方法 設備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多方安全計算中的數據交互方法和設備系統,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對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分別進行處理,獲取實體的直接標識信息,并使用與步驟S1相同的散列映射函數算法重新編碼,生成新的標識ID;對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的新ID求交集,找出相同實體ID,進而找出共同實體。本發明中,經過重新編碼后的實體ID完全脫離了原來直接標識符的樣子,不會泄露具體的實體信息,保護了數據持有者的數據安全;在進行數據交互時,交互的數據是經過加密后的,這樣既可以找出兩個數據持有者之間的共同部分,又不會暴露雙方的不同數據,這樣就不會造成信息泄露,保護了數據持有者的商業利益和數據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多方安全計算中的數據交互方法和設備系統。
背景技術
大數據分析中,越來越多的場景是聯合分析,即兩個以上的數據分析參與者們,各自擁有自己的數據,但是各自的數據并不能建立比較全面的分析;必須將多方數據融合起來,才能建立起準確的分析。
在進行數據融合是需要進行數據的對齊,即需要分析出雙方擁有的共同實體;最直接的辦法是雙方將擁有的實體數據進行交互,求出其中的交集;再對這些處于交集中的實體進行聯合數據分析,以達到全面評價的效果。
目前可以使用直接標識實體身份的數據來進行交集計算,比如在銀行場景中可以使用身份證號、電話等,相比于其他間接的信息,比如姓名、地址、學歷、籍貫等等,實體直接標識符多為數字,且具有唯一對應性,用來進行計算實現簡單,計算量小,分析結果最為準確。
但是直接標識符具有很強的隱私性,即便是合法的數據持有和使用者比如銀行,也不愿意或者允許將上述信息透露給其他人。現在進行直接標識信息展示時為了保護隱私一般采用部分遮蓋的方式,比如將信息中的某一段信息用*或者x來代替;這樣的處理方式僅適用于一般信息公開或屬于小規模數據展示的場景,因為信息遮蓋后在全局的數據中不再具有唯一性;并且結合其他的公開信息比如姓名等,可以比較方便的推算出具體的實體。并不能滿足大規模數據處理、交互、超強隱私保護及數據安全的需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規模的數據交互、隱私強保護和數據安全應用成了必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多方安全計算中的數據交互方法和設備系統,在數據交互前,使用共同的數據加密算法對實體直接標識進行重新編碼;根據編碼后的實體新ID求交集,找出多方安全計算參與者之間的所擁有的共同實體;在共同實體的基礎上來進行聯合分析。本發明中,經過重新編碼后的實體ID完全脫離了原來直接標識符的樣子,不會泄露具體的實體信息,保護了數據持有者的數據安全;在進行數據交互時,交互的數據是經過加密后的,這樣既可以找出兩個數據持有者之間的共同部分,又不會暴露雙方的不同數據,這樣就不會造成信息泄露,保護了數據持有者的商業利益和數據安全。
多方安全計算中的數據交互方法,包含以下實現步驟:
S1、對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進行分別處理,獲取實體的直接標識信息,并使用相同散列映射函數算法對包含實體直接標識信息的數據來重新編碼,生成新的標識ID;所述實體直接標識信息為自然人身份證、企事業單位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
S2、對第一數據和第二數據的新ID求交集,找出相同實體ID,進而找出共同實體。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步驟S1中采用hash算法來對直接標識信息進行編碼。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步驟S1中使用hash256算法來對直接標識信息進行編碼,生成新的標識ID。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步驟S1中使用包含附加信息和實體的直接標識信息來進行編碼。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1中,附加信息為多段,其中至少一段附加信息間插于實體直接標識符信息中。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步驟S1中采用hash算法來對包含附加信息和實體的直接標識信息進行編碼,生成新的標識I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68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