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生態修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6561.5 | 申請日: | 2020-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56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晨;陳禧;朱岳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希剛 |
| 地址: | 5107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重金屬 污染 土壤環境 生態 修復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本方案在進行使用時,首先將修復筒體插入土壤內,隨后,再用腳向下按壓推柄,帶動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上的外盛液球體下壓,在下壓過程中外盛液球體將帶有多組吸附劑填充層的弧形修復片向外傾斜擠壓,弧形修復片的底端端向外延伸后插入土壤內,弧形修復片上的吸附劑填充層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進行有效吸附,而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在下壓后接觸到遷移擴散機構上的穿刺針,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的底端部被刺穿后其內部的修復液會隨使得遷移擴散機構向下緩慢擴散于土壤內,修復液在緩慢釋放過程中易于土壤充分吸收,相對于一次性噴灑的方式來說,不會造成修復液的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生態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人類活動范圍的加劇以及生活豐富度的提升,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背景值,過量沉積而引起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會影響植物根和葉的發育,在經過生物富集的作用下,這些重金屬元素能夠通過農產品進入食物鏈,人體攝入重金屬元素后,引起急、慢性中毒,破壞人體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骨骼系統等,嚴重危及人類健康。
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處置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固化作用和活化作用。常采用的修復方法為重金屬吸附法,重金屬吸附法是通過向待處理土壤內投放吸附劑,吸附劑對土壤內的重金屬離子進行吸附去除,若只是簡單的向土壤投吸附劑,則吸附效果有限,修復方式較為單一,對于一些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較差;現有技術中也會采用向土壤內噴灑修復液,但一次性噴灑修復液往往未能等到土壤完全吸收后便流失蒸發掉,導致修復效果一般。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生態修復裝置。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修復筒體和固定連接于修復筒體底端的破土錐,所述修復筒體上端內部滑動銜接有升降圓臺,所述修復筒體的頂端貫穿設有連接于升降圓臺上的推柄,所述升降圓臺的底端連接有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所述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包括位于升降圓臺底端的外盛液球體,所述外盛液球體的底端部固定銜接有承托囊,所述承托囊的頂端通過環形套固定連接有內盛液球體,所述破土錐的內底部向上延伸設有與承托囊位置對應的遷移擴散機構,且遷移擴散機構的頂端設有穿刺針,所述修復筒體靠近中部位置處轉動安裝有多個與外盛液球體位置對應的弧形修復片,所述修復筒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上下兩層用于弧形修復片旋轉操作的中空環形腔,所述弧形修復片的外端側壁上開設有多個填充腔,多個所述填充腔內填充設有吸附劑填充層。
進一步的,所述內盛液球體與外盛液球體內外套設銜接,所述內盛液球體與外盛液球體的內壁上均包覆有海綿圈,所述內盛液球體的底端部垂直吊設有樹杈形纖維管,且樹杈形纖維管的左右兩側分別貫穿環形套并延伸至外盛液球體的內部,所述樹杈形纖維管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位于承托囊內底端部的導液囊,內盛液球體與外盛液球體之間形成環形結構的盛液腔,可分別在內盛液球體以及盛液腔內注射入不同的修復液,通過樹杈形纖維管的導流作用,實現將兩種修復液混合并向下傳導。
進一步的,所述承托囊的底端部覆蓋有與穿刺針位置對應的密封薄膜,所述導液囊為可穿刺囊體,當技術人員將整個修復筒體插入土壤內后,此時向下按壓推柄,使得推柄推動整個土壤修復液釋放機構向下運動,當下降至指定位置后,與遷移擴散機構上的穿刺針接觸而被刺破,從而導液囊內的混合修復液通過遷移擴散機構向下進行擴散,易于修復液均勻且較為緩慢的釋放于土壤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未經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65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