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配電網一二次融合設備遠程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5903.1 | 申請日: | 2020-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77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克林;帥金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思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5114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配電網 二次 融合 設備 遠程 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提出配電網一二次融合設備遠程檢測裝置,通過便攜式邊緣即插即檢裝置利用可拆卸接口與配電網現場的電氣設備連接,獲取電氣設備的開關量狀態參數后輸入便攜式邊緣即插即檢裝置的預設邊緣計算模型,并在輸出結果后對所述預設邊緣計算模型進行優化,進而獲取所述配電網現場的下一個電氣設備的開關量狀態參數,采用優化后的預設邊緣計算模型基于所述下一個電氣設備的開關量狀態參數,輸出下一個電氣設備的狀態檢測結果;遠端檢測系統基于狀態檢測結果以及所述配電網現場的電氣設備連接圖,指示所述便攜式邊緣即插即檢裝置下一次將要連接檢測的電氣設備。本發明能夠解決配電網一二次融合設備的狀態檢測和故障預測、定位問題并對之進行可視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電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基于邊緣計算設備的配電網一二次融合設備遠程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配電網頂層設計領域提出了未來配網信息化系統整體架構,開展智能配網“兩系統、一平臺”(電力生產管理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智能化供電服務指揮平臺)進一步深化建設與應用。智能配電網建設主要包括智能一二次設備的應用和升級、配電自動化系統應用升級和涵蓋配網調控、配電運檢、用戶服務各領域的供電服務指揮平臺建設等內容。智能配電網以電網運行狀態感知、設備健康狀態感知和環境條件變化感知為基礎以提升供電可靠性,優化針對電力用戶的供電服務能力為核心目標。
目前配電網一二次設備數量巨大、涉及范圍廣、分布面積大。而設備配置水平參差不齊、各種設備之間互操作性差,難以即插即用。同時,配電網運行方式多變也帶來定值維護困難,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而智能電網的提出,對配電網的安全性、供電質量、運行效率以及與用戶的互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國電力工業及電網建設的歷史發展等各種原因,配電網的建設與發展明顯要滯后于發電、輸電,目前用戶停電95%以上是由配電網系統原因引起的,電網有一半的損耗發生在配電網,我國配電網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低。配電網已經成為我國電網發展的薄弱環節。
電氣一次與二次電氣設備是保證電網正常運行的關鍵性技術。隨著國網、南網以及地方電網公司對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規劃的逐步實施,要求電網企業對電氣設備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促使電網企業需要將一次設備提升為智能電氣設備,要求二次設備向智能控制單元升級,使得電力一二次設備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逐步推進,配電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結構與功能呈現出一體化與集成化的特點,配電網中一二次設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現階段,電網的一二次設備基本是相對獨立的,將一次智能電氣設備與二次智能控制單元設備成套融合安裝在一起,將改變現有一二次電力設備生產廠家的市場格局與模式。對傳統二次電力設備企業來說,也是個新的市場機遇。通過融合,才能夠為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然而,配電網一二次設備融合之后,帶來的技術問題也顯而易見。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配電網一二次融合設備的狀態檢測和故障預測、定位問題。
為此,申請號為CN201910408966.1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一種用于一二次融合成套設備的檢測平臺及控制方法,本發明的檢測平臺將成套檢測系統和二次檢測系統進行結合,減少了測試過程的繁瑣過程,能夠對一二次融合成套設備進行系統的測試,成套測試系統與二次測試系統可以同時輸出;并且本檢測平臺通過功率源輸出大功率和小功率,設置的互感器校驗儀能夠兼容電磁式互感器和電子式傳感器的不同輸出特性,針對具有不同采集接口的終端測試時可以不用更換測試儀器,方便測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思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思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59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去中心化綜合原子時系統及其建立方法
- 下一篇:一種智慧供水管理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