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屬件表面處理方法及金屬件塑膠復合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5239.0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93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計鋒;徐涵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計鋒 |
| 主分類號: | C23F1/36 | 分類號: | C23F1/36;C23F1/20;C25F3/04;C23F1/10;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劉偉 |
| 地址: | 333423 江西省景***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件 表面 處理 方法 塑膠 復合體 | ||
1.一種金屬件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活化處理:將金屬件在50℃~60℃溫度的第一溶液中浸泡2-6分鐘;其中,所述第一溶液為氫氧化鈉、磷酸三鈉、硝酸鈉、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聚醚混合制成,所述第一溶液為2-10g/L的氫氧化鈉、20-50g/L的磷酸三鈉、5-15g/L的硝酸鈉、1-5g/L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1-5g/L的聚醚混合制成;
步驟S2、粗化處理:將經所述活化處理的所述金屬件水洗后放入常溫的第二溶液中浸泡1-5分鐘;其中,所述第二溶液為五甲叉膦酸、氟化氫銨以及檸檬酸混合制成,所述第二溶液為20-100g/L的五甲叉膦酸、2-10g/L的氟化氫銨以及10-30g/L的檸檬酸混合制成;
步驟S3、電蝕刻處理:將經過所述粗化處理的所述金屬件作為陽極在18℃~28℃溫度的第三溶液中直流通電3-20分鐘,以獲得深度為1.5-2.5微米,孔徑大小為5-20納米,分布均勻密度為5x1010個/cm2的微孔;其中,直流通電的電壓為10-40V;所述第三溶液為草酸、甲酸鈉、氮川三乙酸三鈉以及硫脲混合制成,所述第三溶液為20-70g/L的草酸、5-15g/L的甲酸鈉、2-8g/L的氮川三乙酸三鈉以及0.5-2g/L的硫脲混合制成;
步驟S4、第一次納米孔處理:將經過所述電蝕刻處理的所述金屬件在40℃~50℃溫度的第四溶液中浸泡40-100秒,使得所述微孔的孔徑大小為20-70納米;其中,所述第四溶液為三乙醇胺、酒石酸鈉以及硫脲混合制成,所述第四溶液為3-15g/L的三乙醇胺、2-10g/L的酒石酸鈉以及1-3g/L的硫脲混合制成;
步驟S5、第二次納米孔處理:將經過所述第一次納米孔處理的所述金屬件在40℃~50℃溫度的第五溶液中浸泡40-100秒;其中,所述第五溶液為聚乙二醇和苯并三氮唑混合制成,所述第五溶液為5-25g/L的聚乙二醇和1-3g/L的苯并三氮唑混合制成;
步驟S6、烘烤冷卻處理:將經過所述第二次納米孔處理的所述金屬件在50℃~100℃溫度烘烤,并將水烤干后的所述金屬件冷卻;
所述金屬件為鋁或鋁合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件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之后,所述金屬件表面處理方法還包括步驟:
步驟S7、包裝處理:將經過烘烤冷卻處理的所述金屬件包裝。
3.一種金屬件塑膠復合體,所述金屬件塑膠復合體為金屬件與塑膠高溫注塑成型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件為權利要求1-2任意一項所述的金屬件表面處理方法制得;其中,注塑時的注塑模具溫度大于8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金屬件塑膠復合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為聚亞苯基硫醚、飽和聚酯對苯二甲酸丁酯以及聚酰胺中任意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計鋒,未經計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52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