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5231.4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6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燕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燕梅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濤智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劉曉政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 凈化 處理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的提高中小顆粒雜質沉淀效果的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沿污水處理的先后順序依次布置且相互連通的初濾水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過濾池;所述沉砂池呈S形,沉砂池沿污水的流動方向依次包括前連接段、前回流沉砂段、中連接段、后回流沉砂段和后連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位于沉砂池S形的兩個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圓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的深度大于前連接段、中連接段和后連接段。本發明摒棄了傳統的直線式平流沉砂池,采用S形結構的沉砂池,能夠極大的提升對中小顆粒雜質的沉降效率,且布局緊湊合理,占地面積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污水凈化處理是指利用物理、生物、化學等一種或多種方式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以去除污水中的不可溶固體雜質、可溶性雜質、有機物等的水處理過程。對于城市污水處理而言,由于污水中含有的雜質種類較多,通常都采用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來對污水進行處理。傳統的污水處理裝置通常可包括初濾池、混凝沉淀池、平流沉砂池、生物降解池等等。各處理池的組合及布置的先后順序根據欲處理的污水種類進行具體設計。目前傳統的污水處理裝置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
一、初濾池通常采用格柵或濾網對雜質進行過濾,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對雜質進行清理。傳統方式采用人工對雜質進行清理,但這種清污方式效率極低,在污水處理量較大時,由于雜質更多,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也出現了通過機械爪對雜質進行打撈的清理方式,以期降低勞動強度,但由于這些機械爪設備成本高、結構復雜,對于污水處理企業而言,無論是前期的安裝、運營,還是使用中的維護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若能研發出一種適用在初濾環節的、結構簡單的、打撈效果好的雜質清理設備,將能夠從根本上改善該問題。
二、傳統的污水處理裝置,在水體進入生物處理前,通常需要在平流沉砂池中進行重力沉降,以降低水體中中小顆粒雜質的總含量,進而降低后續生物降解處理的負荷。傳統的平流沉砂池通常就是一條狹長的流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沉淀效果主要取決于平流沉砂池的長度,長度越長處理效果越好,但這種過長的平流沉砂池必然會增大占地面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也就提高了土地成本。故如何在不增加長度和占地面積的情況下,提高平流沉砂池的沉降效果,一直是業內的一大難題。
三、目前,針對水體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物,主要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式進行去除。但由于水體中含有的有機物種類繁多,而不同微生物對不同的有機物分解效率具有巨大差異,因此從理論上講,針對有機物降解的微生物應當具有指向性和特異性,往往需要多種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結合才能有效的實現有機物的降解。但又由于微生物本身對環境的要求具有差異性,例如:部分好氧、部分厭氧,傳統的將各種微生物進行集中投放培養的方式顯然并不能適應實際需求,故從該層面上講,現有的微生物降解池還具有極大的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的提高中小顆粒雜質沉淀效果的污水凈化處理裝置。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沿污水處理的先后順序依次布置且相互連通的初濾水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過濾池;
所述沉砂池呈S形,沉砂池沿污水的流動方向依次包括前連接段、前回流沉砂段、中連接段、后回流沉砂段和后連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位于沉砂池S形的兩個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圓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的深度大于前連接段、中連接段和后連接段。
優選的,所述前連接段和中連接段的側壁上設置有朝中心凸出的加速導流凸臺;所述加速導流凸臺與對側的沉砂池側壁構成加速流道,所述前連接段的加速流道與前回流沉砂段的外緣一側相對,中連接段的加速流道與后回流沉砂段的外緣一側相對。
優選的,所述加速導流凸臺的截面呈梯形或半圓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燕梅,未經張燕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52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充電座
- 下一篇:一種電子設備及其顯示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