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MP廢液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3817.7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50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寇小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能投建工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C07D207/26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成都市青***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nmp 廢液 回收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NMP廢液回收裝置,屬于有機物氣體回收技術領域,包括架體,架體上設置有塔體,塔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儲液腔、吸附腔和噴淋腔,塔體內設置有吸附裝置和噴淋裝置,塔體的外壁上與塔體連通設置有進氣管、出液管和補水管,進氣管位于塔體內的端部與進氣管連通設置有供氣管,供氣管包括第一供氣管和第二供氣管,第二供氣管設置有多個排氣管,排氣管上設置有多個出氣管,每個出氣管內均設置有單向閥,第一供氣管上設置有連接管,第二供氣管轉動連接于連接管上,塔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二供氣管轉動的驅動件,驅動件可帶動多個排氣管和多個出氣管轉動,排氣管和出氣管可攪動塔體底部的水,提高了氣體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物氣體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NMP廢液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N-甲基吡咯烷酮(NMP)是一種溶解性極強的非質子溶劑,廣泛應用于鋰電、醫藥、農藥、電子、石油化工等行業,NMP在鋰電池生產制造過程中本身不進入最終的鋰電產品中,而是作為分散粘結劑的溶劑,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烘干工序揮發,含有NMP的廢氣經回收裝置生成NMP廢液。
授權公告號為CN210287185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NMP回收處理系統,包括回收塔,精餾塔、回收回路、回液回路、回氣回路,回收塔內由下至上設置有收容腔、吸附裝置、以及噴淋裝置;回收塔的側壁上設有出液口、進氣口、補水口、回收口,出液口與收容腔底部連通,進氣口連通至收容腔,補水口、回收口的高度位置均高于吸附裝置,補水口高于回收口,補水口連接噴淋裝置,向吸附裝置補水;當回收塔對NMP氣體處理時,將NMP氣體沿進氣口通入至回收塔內,此時NMP氣體可首先溶解于回收塔底部的水中,未溶解的部分氣體可上升與噴淋裝置噴香吸附裝置上的水相互溶解,形成NMP溶液,再進行后續精餾處理。
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僅通過進氣口將NMP氣體通入至回收塔內,使得NMP氣體溶解于回收塔底部的水中的方式,氣體由回收塔底部的水中移動的速度較快,使得NMP氣體與水之間的接觸有限,降低了NMP氣體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效果,并且當NMP氣體的通氣量較大時,則會進一步降低NMP氣體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效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NMP氣體溶解于水中溶解效果的NMP廢液回收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NMP廢液回收裝置,包括架體,所述架體上設置有塔體,所述塔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儲液腔、吸附腔和噴淋腔,所述塔體內且位于吸附腔所在的位置設置有吸附裝置,所述塔體內且位于噴淋腔所在的位置設置有噴淋裝置,所述塔體的外壁上且位于儲液腔所在的位置與塔體連通設置有進氣管和出液管,所述塔體上且位于噴淋腔所在的位置設置有與塔體連通設置的補水管,所述進氣管位于塔體內的端部與進氣管連通設置有供氣管,所述供氣管遠離進氣管的端部朝向塔體底部的中心處延伸設置,所述供氣管包括第一供氣管和與第一供氣管垂直設置的第二供氣管,所述第一供氣管與進氣管呈相互連通設置,所述第二供氣管上沿第二供氣管的周向位置均勻設置有多個排氣管,每個所述排氣管均與第二供氣管呈相互連通設置,所述排氣管朝向吸附裝置的面上沿排氣管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出氣管,每個所述出氣管內均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第一供氣管上且位于第二供氣管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設置有連接管,所述第二供氣管轉動連接于連接管上,所述塔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驅動第二供氣管帶動多個排氣管轉動的驅動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驅動件可帶動第二供氣管位于連接管上轉動,使得第二供氣管可帶動多個排氣管和多個出氣管轉動,多個排氣管和多個出氣管的設置可使得NMP氣體均勻分布于塔體的底部,并且NMP氣體可均勻的位于塔體底部的水中通過,從而提高了氣體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效果,當多個排氣管和出氣管轉動時,排氣管和出氣管可攪動塔體底部的水,從而使得氣體可以更加均勻的溶解于水中,使得水可以進一步達到飽和狀態,進一步提高了氣體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能投建工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四川能投建工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38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