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導風構件和空調室內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13734.8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698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9 |
| 發明(設計)人: | 田豐;李婧;田志強;徐超;顧明亮;王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14 | 分類號: | F24F13/14;F24F1/0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張文娟 |
| 地址: | 26610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件 空調 室內 | ||
本申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公開一種導風構件,包括主體板,設置有鏤空部;導風擺葉組件,包括轉動軸和擺葉,擺葉設置于主體板的鏤空部;和第一驅動件,第一驅動件包括步進電機和傳動桿,傳動桿與轉動軸嚙合。在制冷時,通過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轉動,增大向上的送風角度,使冷風向更高更遠的方向吹出,在制熱時,通過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增大向下的送風角度,使熱風向更低的方向吹出,實現無風感的送風模式;另外,在制冷或制熱送風時,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相對于主體板轉動,吹出的高速冷風或熱風在鏤空部附近形成負壓,吸引常溫空氣經過鏤空部與熱風或冷風混合,形成溫度適宜的舒適風,提高用戶的舒適度。本申請還公開一種空調室內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例如涉及一種導風構件和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用戶不僅期望空調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熱速度,還越來越關注空調的舒適性能。無風感和舒適風是目前面臨的兩個問題。無風感即空調運行時冷熱風避開人體,制冷時冷風朝天花板方向吹,由于冷風密度大,從而與室內空氣形成對流,冷風避開人體且加速室內溫度的減低;制熱時熱風朝地板方向吹,由于熱風密度小,可與上層的空氣形成對流,熱風避開人體且加速室內溫度的提升。由于普通空調的風經過換熱器后直接吹出,使直接吹到人體的風溫度過低或過高,容易造成不適,故而舒適風即在不影響室溫調節速度的同時,即使空調風直吹到人體,也不會使人感到不適,避免由于風過涼或過熱導致人體不適。
在實現本公開實施例的過程中,發現相關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不能同時具備無風感和舒適風的送風模式。
發明內容
為了對披露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給出了簡單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評述,也不是要確定關鍵/重要組成元素或描繪這些實施例的保護范圍,而是作為后面的詳細說明的序言。
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導風構件和空調室內機,以解決不能同時具備無風感和舒適風的送風模式的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風構件包括:主體板,設置有鏤空部;導風擺葉組件,包括轉動軸和設置于所述轉動軸的擺葉,所述擺葉設置于所述主體板的鏤空部;和,第一驅動件,用于驅動所述擺葉相對于所述主體板轉動,其中,所述第一驅動件包括步進電機和傳動桿,所述傳動桿與所述轉動軸嚙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調室內機包括前述實施例中提供的導風構件。
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構件和空調室內機,可以實現以下技術效果:
在制冷時,通過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轉動,增大向上的送風角度,使冷風向更高更遠的方向吹出,在制熱時,通過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增大向下的送風角度,使熱風向更低的方向吹出,實現無風感的送風模式;另外,在制冷或制熱送風時,第一驅動件驅動擺葉相對于主體板轉動,吹出的高速冷風或熱風在鏤空部附近形成負壓,吸引常溫空氣經過鏤空部與熱風或冷風混合,形成溫度適宜的舒適風,實現舒適風的送風模式,從而提高用戶的舒適度。
以上的總體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通過與之對應的附圖進行示例性說明,這些示例性說明和附圖并不構成對實施例的限定,附圖中具有相同參考數字標號的元件示為類似的元件,附圖不構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圖1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構件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擺葉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導風構件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傳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37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