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11564.X | 申請日: | 2020-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14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潘新;劉艷梅;李偉興;王慶武;王玉石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1/00 | 分類號: | B24B1/00;B24B41/02;B24B41/06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0034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狀 零件 磨粒流 夾具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金屬零件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及使用方法。其中,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包括夾具固定裝置、磨粒流加工夾具、零件固定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夾具固定裝置包含上墊板、下墊板和墊板圓柱銷。上墊板、下墊板采用墊板圓柱銷與磨粒流加工夾具的腔體相連接,夾具固定裝置用于將磨粒流加工設備與磨粒流加工夾具固定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零件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管路的直徑、形狀、粗糙度對噴霧的形狀、油粒的尺寸分部以及油類等液體損耗、顆粒排放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管路內孔的精密加工是保證油路獲得穩定性能的重要先決條件。針對所加工管路內徑入口、出口孔徑較小、內徑形狀不規則且有異性曲面,通過分析管路零件尺寸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使用傳統的表面光整加工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加工要求,但采用磨粒流作用的液體流動加工方式,并自制了磨粒流加工所需的工裝,提供了使用了方法。
磨粒流加工是在壓力的作用下,推動一種具有流動性的粘彈性流體磨料在工件表面流動,由流體磨料中的磨粒對工件表面進行微量切削的一種表面光整加工方法。磨粒流加工有諸多優點,其流體具有流動性能,可快速有效的對小孔、窄縫、異型曲面、型腔和交叉孔道等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表面進行加工。
磨粒流加工的夾具是磨粒流加工的必備因素之一,夾具主要用于工件的固定,磨粒流加工通道的密封,而且可以引導并分配流體磨料到不同的支路,與工件表面形成合適的通道,對不能承受壓緊力的工件起承受壓緊的作用。
現有管狀零件是在組合夾具或者簡易夾具上進行試驗,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發現磨粒流夾具的夾持方式、固定位置和夾具的性能指標直接影響零件加工效果。例如,夾具使用材料的性能、零件和夾具連接的方式、零件固定的位置以及夾具密封方式都能直接影響管狀零件的加工效果和使用壽命,夾具的連接方式會影響零件加工過程中的受力承載情況,極有可能讓零件薄弱位置在加工中承受巨大外力,破壞零件自身的承載極限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降低零件使用壽命,使整個產品性能受損,不但嚴重影響經濟損失,而且還影響用戶體驗品質和使用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及使用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管狀零件磨粒流夾具包括夾具固定裝置、磨粒流加工夾具、零件固定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夾具固定裝置包含上墊板1、下墊板13和墊板圓柱銷 19。上墊板1、下墊板13采用墊板圓柱銷19與磨粒流加工夾具的腔體相連接,夾具固定裝置用于將磨粒流加工設備與磨粒流加工夾具固定連接。
所述的磨粒流加工夾具包含上蓋板2、橡膠環3、第一彎管4、第二彎管5、立柱7、圓筒11、下蓋板12、螺釘18和O型密封圈20;所述的上蓋板2、下蓋板12和圓筒11組成了磨粒流加工夾具的殼體,其中上蓋板2形成磨粒流加工夾具頂部的殼體,是磨料進出口的分界面;下蓋板12形成磨粒流加工夾具底部的殼體,是磨料進出口的分界面;圓筒11形成磨粒流加工夾具四周的殼體,起到保護磨粒流管路和連接上蓋板2、下蓋板12的作用;所述的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設置于磨粒流加工夾具中的兩側,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的下端與下蓋板12連接,下蓋板12與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連接處設置有進出孔,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的下端與下蓋板12之間設置有橡膠環3,用于密封保護;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上端用于與管狀零件的兩端連接,第一彎管4和第二彎管5上端開口處設置有O型密封圈20,用于管狀零件與彎管之間的密封保護作用;上蓋板2的中央設置有進出孔,該進出孔處設置有橡膠環3用于與管狀零件的上端開口連接,起密封保護作用。
所述的立柱7通過螺釘18固定在下蓋板12上,上墊板1、上蓋板2開設有定位孔,立柱7的上端端頭插入上墊板1和上蓋板2的定位孔,配合墊板圓柱銷19實現上蓋板2、下蓋板12與上墊板1、下墊板13的定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115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滑動組件的定位裝置
- 下一篇:一種鋰離子電池在使用前的預活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