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切換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及網絡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03977.3 | 申請日: | 2020-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769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佳敏;劉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36/00 | 分類號: | H04W36/00;H04W36/08;H04W36/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 地址: | 523857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切換 方法 裝置 終端設備 網絡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切換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及網絡設備。其中,一種切換方法包括:接收源小區發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中繼終端切換到目標小區,所述第一消息攜帶有在所述目標小區的目標配置信息,所述目標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的第一配置信息、以及遠端終端的數據在Uu接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遠端終端為所述中繼終端下的遠端終端;根據所述目標配置信息,接入到所述目標小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切換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及網絡設備。
背景技術
在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系統中,副鏈路(sidelink,或側鏈路,邊鏈路等)用于終端設備(User?Equipment,UE)之間不通過網絡設備進行直接數據傳輸。
LTE?sidelink適用于特定的公共安全事務(如火災場所或地震等災難場所進行緊急通訊),或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等。車聯網通信包括各種業務,例如,基本安全類通信,高級(自動)駕駛,編隊,傳感器擴展等等。由于LTE?sidelink只支持廣播通信,因此主要用于基本安全類通信,其他在時延、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嚴格QoS需求的高級V2X業務將通過NR?sidelink支持。
5G新無線(NR)系統可用于LTE所不支持的6GHz以上工作頻段,支持更大的工作帶寬,但目前版本的NR系統只支持基站與終端間的接口,尚不支持終端之間直接通信的Sidelink接口,Sidelink鏈路接口又可以稱作PC5接口。
目前的sidelink傳輸主要分廣播(broadcast)、組播(groupcast)和單播(unicast)幾種傳輸形式。單播為one?to?one的傳輸。目前Sidelink單播和組播通信支持物理層HARQ反饋機制。
在相關技術中,Sidelink?UE的資源分配模式總共分為兩類:
1)基站調度模式(Mode?1):由網絡側設備(基站)控制并為每個UE分配資源。
2)UE自主模式(Mode?2):由每個UE自主選擇資源。
典型的sidelink?relay場景中,remote?UE通過和relay(中繼)UE之間的sidelink鏈路,由relay?UE將它的數據與基站之間進行轉發。在這個場景中,remote?UE和基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relay?UE起到數據中轉作用。
在相關技術中,并沒有給出中繼場景中UE如何進行切換的技術方案,從而可能造成remote?UE的業務中斷,降低用戶體驗。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切換方法及裝置、終端設備及網絡設備,以實現中繼場景中UE切換。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切換方法,應用于中繼終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源小區發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終端切換到目標小區,所述第一消息攜帶有在所述目標小區的目標配置信息,所述目標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的第一配置信息、以及遠端終端的數據在Uu接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遠端終端為所述中繼終端下的遠端終端;根據所述目標配置信息,接入到所述目標小區。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切換方法,應用于網絡設備,所述方法包括:向中繼終端發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繼終端切換到目標小區,所述第一消息攜帶有在所述目標小區的目標配置信息,所述目標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的第一配置信息、以及遠端終端的數據在Uu接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遠端終端為所述中繼終端下的遠端終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切換方法,應用于遠端終端,所述方法包括:獲取所述遠端終端在目標小區的第五配置信息;根據所述第五配置信息,對與中繼終端之間的副鏈路接口進行重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0397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放空天然氣壓縮橇裝裝置及其工藝流程
- 下一篇:一種掃描電子顯微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