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01734.6 | 申請日: | 2020-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761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敬倫;霍強;楊智;鄒志強;李化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10 | 分類號: | H04B1/10;H04B7/0456;H04B17/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周云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方法 裝置 | ||
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獲取多個發射天線到無源互調PIM源的干擾信道信息,根據該干擾信道信息,對下行信號進行處理,然后發送處理后的下行信號。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網絡設備可通過下行的空域自由度規避激發無源互調源,在下行發射端對無源互調信號進行有效的抑制,從而避免無源互調干擾信號的產生,有效提升通信系統的性能,提高無線資源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通信系統本身模擬器件(例如線纜、雙工器、線纜)或外部傳輸環境(例如天線附近的金屬器件)等非理想因素的影響,下行發射信號會生成額外的無源互調(passiveinter-modulation,PIM)信號并反射回系統的接收端。如果PIM信號正好落在上行接收機的接收頻帶內,接收機就會接收到該PIM信號。PIM信號會對上行接收信號造成干擾,使得上行接收信號的質量變差,進而導致系統的容量減小或者系統的可用頻帶范圍縮小。
現有的PIM消除技術可以在發射下行信號時,通過對發射通道中的信號進行建模預估計PIM信號,然后在接收通道中對PIM信號進行抵消處理。然而,這種方法通常在每個接收天線內獨立完成PIM信號的構造和抵消,每個接收天線需要一個PIM對消實體,且每個PIM對消實體的復雜度與通信系統中發射天線的數量有關。
可以看出,當應用于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統時,該方法的復雜度將隨著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的數量的增加而急劇增大。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用于通過下行的空域自由度規避激發無源互調源,避免無源互調信號的產生,從而提高上行信號的接收質量。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可由網絡設備執行,例如基站或基站中的基帶單元BBU,也可以由配置于網絡設備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電路)執行,該方法包括:網絡設備獲取多個發射天線到PIM源的干擾信道信息,根據該干擾信道信息,對下行信號進行處理,發送處理后的下行信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網絡設備可通過下行的空域自由度規避激發無源互調源,在下行發射端對無源互調信號進行有效的抑制,從而避免無源互調干擾信號的產生,有效提升通信系統的性能,提高無線資源利用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獲取多個發射天線到PIM源的干擾信道信息,可包括:生成第一掃描波束集合,該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包括多個掃描波束,每個掃描波束的維度為發射天線的個數;遍歷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的各個掃描波束,得到每個掃描波束對應的上行PIM信號;根據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滿足設定條件的一個或多個掃描波束,確定干擾信道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滿足設定條件的一個或多個掃描波束為,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掃描波束;相應的,確定干擾信道信息,可包括:根據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掃描波束,確定干擾信道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干擾信道信息對應的信道矩陣為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掃描波束的共軛。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滿足設定條件的一個或多個掃描波束為,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前S個掃描波束,所述S為正整數;相應的,確定干擾信道信息,可包括:根據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前S個掃描波束,確定干擾信道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干擾信道信息對應的信道矩陣為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前S個掃描波束的共軛,或者為,第一掃描波束集合中對應的上行PIM信號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前S個掃描波束的相關矩陣的一個或多個特征向量的共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017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RTK定位解算方法
- 下一篇:聚酰亞胺多層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