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震源激發點的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00843.6 | 申請日: | 2019-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22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錢榮毅;楊煜坤;李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G01V1/02 | 分類號: | G01V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蔣常雪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震源 激發 確定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震源激發點的確定方法及裝置。方法包括:根據選定的介質類型,在預設地表范圍對應的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對應的分布區域;其中,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包括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所述三維地表模型中包括所述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所述三維地表模型用于表征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的介質類型及對應的分布區域;根據所述第一映射位置和所述分布區域,在所述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第二映射位置;根據所述第二映射位置,在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確定對應的目標震源激發點位置。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裝置,考慮了地表條件對于激發質量的影響,提高了地震勘探結果的精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震勘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震源激發點的確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地震勘探指的是利用地下介質彈性和密度的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人工激發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在向地下傳播時,遇到介質性質不同的巖層分界面,地震波將發生反射與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檢波器接收這種地震波,由于接收到的地震波與震源特性、檢波點的位置、地震波所經過的地下巖層的性質和結構有關,因此,通過對接收到的地震波進行處理和解釋,可以推斷地下巖層的性質和形態。
在現有技術中,勘探人員常根據經驗選取震源激發點位置,由于人的主觀因素影響,可能使得震源排列布設的位置有誤,從而導致地震勘探結果出錯。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震源激發點的確定方法及裝置。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震源激發點的確定方法,包括:
根據選定的介質類型,在預設地表范圍對應的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對應的分布區域;其中,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包括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所述三維地表模型中包括所述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對應的第一映射位置,所述三維地表模型用于表征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的介質類型及對應的分布區域;
根據所述第一映射位置和所述分布區域,在所述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第二映射位置;
根據所述第二映射位置,在所述預設地表范圍內確定對應的目標震源激發點位置。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第一映射位置和所述分布區域,在所述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第二映射位置,包括:
確定所述分布區域的幾何中心點位置;
在所述第一映射位置與所述幾何中心點位置的連線中,確定所述第二映射位置。
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映射位置與所述幾何中心點位置的連線中,確定所述第二映射位置,包括:
確定所述連線與所述分布區域的邊界的交點;
將所述交點作為起點,在所述連線指向所述幾何中心點位置的方向上,將距離所述交點一個震源直徑長度的點作為所述第二映射位置。
進一步地,根據選定的介質類型,在預設地表范圍對應的三維地表模型中,確定對應的分布區域,之前還包括:
基于人工智能識別技術,根據所述預設地面范圍內的影像數據,建立所述預設地面范圍對應的三維地表模型。
進一步地,基于人工智能識別技術,根據所述預設地面范圍內的影像數據,建立所述預設地面范圍對應的三維地表模型,之前還包括:
根據地震檢波器樁號坐標、偏移距、炮間距和覆蓋次數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確定所述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以使得無人飛行器飛行至所述預設震源激發點位置對應的空中采集點位置,并在所述空中采集點位置處采集所述預設地面范圍內的影像數據。
進一步地,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未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008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