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00231.7 | 申請日: | 2020-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41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秦文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文卿 |
| 主分類號: | G09B5/08 | 分類號: | G09B5/08;G09B5/14;A45F3/04;A45C13/02;A45C1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龔存云 |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學生 網絡 教育 電子 書包 支撐 架構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包蓋、包背、第一數據處理模塊、PC機和第二數據處理模塊,所述包背的內腔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有兩個安裝靠板和兩個C型鐵質彈條,所述支撐機構通過兩個安裝靠板固定安裝在包背的內腔遠離包蓋的一側側壁左右兩端,所述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有學生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所述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有教師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所述教師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信號端口通過導線與PC機信號端口連接。本發明起到很好的支撐緩沖作用,以便于更好的保護書包內存放的電子學習產品,同時,能夠很方便的進行遠程示教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學生用電子書包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電子書包的外形與平板電腦類似,其是一種新型的閱讀工具,電子書包可以存儲大量的書籍信息,存儲量大的同時也節省了紙張,從而受到了現今社會的智慧校園中師生的推崇,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電子書包其自身并不具有很好的緩沖功能,需要依靠外部裝置進行防護,特別是外出攜帶時,由于電子書包電路方面均為集成在一起且利用顯示屏用于顯示相關信息,一旦受到外力碰撞,極易損壞,另外,現有電子書包不具備遠程示教的功能,不便于遠程進行教學學習,針對上述問題,這里設計了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以便于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包蓋、包背、第一數據處理模塊、PC機和第二數據處理模塊,所述包蓋與包背前后正對,且頂端之間縫制在一起,所述包蓋與包背左右兩側以及底端之間通過拉鏈咬合在一起,所述包背的內腔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有兩個安裝靠板和兩個C型鐵質彈條,所述支撐機構通過兩個安裝靠板固定安裝在包背的內腔遠離包蓋的一側側壁左右兩端,所述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有學生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所述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端口連接有第一無線信號發送器和第一無線信號接收器,所述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有教師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所述教師端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信號端口通過導線與PC機信號端口連接,所述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端口連接有第二無線信號發送器和第二無線信號接收器,所述第一無線信號發送器通過局域網與第二無線信號接收器連接,所述第二無線信號發送器通過局域網與第一無線信號接收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包背的頂端中部位置縫制有布制提手,所述包背的后端面左右兩側均縫制有布制背帶。
優選的,兩根所述C型鐵質彈條分別與兩個安裝靠板的頂端中段位置鉸接,兩個所述安裝靠板相對側壁上下兩側均焊接有不銹鋼彈片。
優選的,兩個所述不銹鋼彈片同體向相互遠離的一側彎曲30度弧度。
優選的,兩個所述安裝靠板相對側壁上下兩側均鉸接有伸縮中空套筒,每個伸縮中空套筒的尖端均開設有T型滑槽,每個所述伸縮中空套筒的伸縮T型滑槽滑動插接有T型滑桿,四根所述T型滑桿的尖端之間鉸接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內嵌有可拆卸的液晶顯示屏,所述液晶顯示屏信號輸入端口與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出端口連接。
優選的,兩個所述安裝靠板的前端面均開設有豎直方向分布的矩形限位滑槽,兩個所述C型鐵質彈條的尖端分別與兩個矩形限位滑槽內腔滑動貼合,兩個所述矩形限位滑槽的內腔遠離開口的一側側壁內嵌有用于吸附C型鐵質彈條尖端的磁鐵塊。
優選的,所述第一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出端口連接有學生端高清攝像頭和學生端耳麥。
優選的,所述第二數據處理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有教師端高清攝像頭和教師端耳麥,所述教師端高清攝像頭和教師端耳麥均通過導線與PC機信號端口連接。
優選的,一種學生網絡教育的電子書包支撐架構及其使用方法,其具體使用方法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文卿,未經秦文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002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