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材料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93902.1 | 申請日: | 2020-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94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平讓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快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7/18 | 分類號: | E01C7/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鄭雪紅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害 快速 修補 材料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路面修補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材料及其制備工藝,按質量份數計,原料包括100份的水性乳化瀝青、10~15份的水性單組分高聚合物、3~5份的SBR膠乳、20~25份的硬質粉料、1~2份的修復劑、1~2份的滲透劑以及0.3~0.5份的成膜劑。將各組份的原料在常溫下混合均勻,使用時,將網裂處清理干凈,后采用刮板或刷子將修補材料刮涂在其表面,使材料充分滲入網裂或龜裂中,通常在25℃氣溫下,1h就能開放交通,完成了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及時的遏制了路面網裂病害,防止其發展成更嚴重的坑槽等病害,降低道路修補的成本,對交通的影響也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路面修補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材料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由于路面結構強度不足、過往車輛過載,或者原瀝青混合料老化等原因,造成路面出現縱橫交錯連接的網狀裂縫。如果不及時治理,隨著地表水侵入基層,在行車載荷的作用發展為坑槽和沉降等病害,極大地增加了養護成本。
如今大多地區的公路、市政單位沒有良好的處理網裂的方式,通常是對前期的局部網裂病害不做處理,隨著網裂病害不斷加劇,然后局部網裂采用坑槽修補工藝進行處治,大面積網裂則采用銑刨和冷再生等方式進行修復,造成路面使用性能差,后期養護成本高。而若等待網裂、龜裂自然發展為坑槽,安全隱患太大,甚至有可能對基層產生大的損害,另外坑槽的修補通常又是采用熱拌瀝青混合料進行修補,由于需要加熱,釋放廢煙廢氣,從而使得使用坑槽修補的方式會有一定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材料及其制備工藝,以解決目前沒有良好處理網裂的材料與方式,使得網裂發展成了坑槽,安全隱患較大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網裂病害的快速修補材料,按質量份數計,原料包括100份的水性乳化瀝青、10~15份的水性單組分高聚合物、3~5份的SBR膠乳、20~25份的硬質粉料以及1~2份的修復劑。
本技術方案的技術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乳化瀝青作為基礎材料,為網裂修補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性單組分高聚合物作為粘結劑,降低網裂修補材料的成型時間和增強成型后的粘結力;SBR膠乳作為改性劑,增強網裂快速修補材料的彈塑性;硬質粉料作為填充料,增加網裂快速修補材料的強度,更好的填充裂縫。
2、采用本方案制備的修補材料能夠及時修補路面未出現基層損壞的網裂或龜裂問題,由于本方案的修補材料為水性材料,環保無污染,無需任何加熱處理,沒有廢煙廢氣產生;使得采用本方案中的修補材料修復成本低,性價比高,對施工機具的需求低,簡單的刮板和刷子即可完成施工作業,另外由于能夠對網裂或龜裂紋進行修補,能夠及時的對路面病害進行遏制,防止其惡化為坑槽等病害。
3、本方案中由于水性乳化瀝青的內部為“油包水”結構,在使用時,修補材料滲透進網裂或龜裂中,相當于修補材料“攤開”了,從而使得油膜破裂內部水分排出,排出的水分滲透和蒸發,使得該修補材料能夠快速將網裂或龜裂進行修補,經過測試在25℃環境下,1h左右就能夠開放交通。
4、本方案中修復劑作為功能助劑,有效的還原網裂路面中的老化瀝青,使網裂路面中老化的瀝青更好的還原析出,與填補的修補材料更好的結合,從而更好的填補修復網裂、龜裂,增強防水性。
5、本方案中采用水分單組分高聚物操作更加簡單,相比于慣用的多組分高聚物而言,在配制時,需要將多種組份混合得到多組分的高聚物,操作更復雜,且每次配置好的多組分高聚物都需要完全用完不然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而單組分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在使用時不需要提前配制,即便本次未使用完,也可以封存到下一次使用,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進一步,所述水性單組分高聚合物為水性單組分環氧樹脂或水性單組分聚氨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快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快馬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939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