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氣動地輸送塑料顆粒的輸送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80501.2 | 申請日: | 2020-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81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B·施塔克;M·迪爾;T·弗格勒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倍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53/52 | 分類號: | B65G53/52;B65G5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牛曉玲;吳鵬 |
| 地址: | 德國斯***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氣動 輸送 塑料顆粒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氣動地輸送塑料顆粒的輸送系統和方法,輸送系統(1)包括:進料位置(7),在該位置處通過加壓的輸送氣體將塑料顆粒供給到輸送管線(6)中;與進料位置(7)輸送連接的目標位置(16),用于輸送氣體(14)中所含的水分;以及冷凝調溫單元(15),其沿著輸送管線(6)的一個或多個區段布置,用于使輸送管線(6)具有這樣的溫度,該溫度使輸送氣體(14)中所含的水分至少部分冷凝,以在輸送管線(6)的內壁上形成滑動膜。
通過引用將歐洲專利申請EP 19 173 819.4的內容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送系統和一種用于氣動地輸送塑料顆粒的方法。
背景技術
EP 3 366 618 A1公開了一種用于輸送塑料顆粒的輸送系統,其中沿著輸送管線添加用于潤濕輸送氣體和/或要輸送的塑料顆粒的液體以改善輸送條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改善這種輸送系統的輸送條件。
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一種用于借助于濕潤輸送氣體氣動地輸送塑料顆粒的輸送系統來實現,該輸送系統具有進料位置和與進料位置輸送連接的目標位置,在所述進料位置處,塑料顆粒通過加壓的輸送氣體被供給到輸送管線中,該輸送系統包括冷凝調溫單元,該冷凝調溫單元沿著輸送管線的一個或多個區段布置,用于使輸送管線的溫度使得輸送氣體中所含的水分至少部分冷凝,從而在輸送管線的內壁上形成滑動膜。
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進一步通過一種用于氣動地輸送塑料顆粒的方法來實現,塑料顆粒借助于濕潤的輸送氣體沿著輸送管線從進料位置被輸送到目標位置,其中,濕潤的輸送氣體在輸送期間至少在沿著輸送管線的某一或某些區域過飽和,其中借助于冷凝調溫單元使輸送管線在某一或某些區段中的溫度通過將水分從輸送氣體中冷凝出來而在輸送管線的內壁上形成滑動膜。
根據本發明,已經認識到,輸送氣體中包含的水分可以至少沿著輸送管線的一個區段選擇性地冷凝以改善輸送條件。液體的至少部分冷凝使液膜能夠在輸送管線的內壁上形成。液膜用作用于塑料顆粒的滑動膜。借助于該滑動膜,減少了塑料顆粒的粒子在輸送管線的內壁上的摩擦。降低了氣動輸送塑料顆粒所需的輸送壓力。由此,可以以改善的過程穩定性并且特別是在減小輸送壓力峰值的同時進行氣動輸送。減少并且特別是防止了在塑料顆粒上發生磨損。
特別地,輸送管線是管道,其中該管道特別是具有圓形的內部截面。其它截面構型也是可以想到的。
本發明的基本洞悉是,可以借助于冷凝調溫單元通過選擇性地控制輸送管線的溫度來選擇性地設置滑動膜。冷凝調溫單元可以以主動和/或被動的方式實施,即可以具有主動和/或被動元件。冷凝調溫單元沿著輸送管線的一個或多個區段布置。特別地,冷凝調溫單元沿著輸送管線的前部區段布置。特別地,冷凝調溫單元布置在進料位置的區域中或進料位置附近的區域,在此處塑料顆粒通過加壓的輸送氣體被供給到輸送管線中。特別地,冷凝調溫單元——特別是從進料位置開始——沿著輸送管線在輸送管線的總長度的至少20%上延伸,特別是在輸送管線的總長度的至少40%上延伸,特別是在輸送管線的總長度的至少50%上延伸,特別是在輸送管線的總長度的至少70%上延伸,特別是在輸送管線的總長度的至少90%上延伸。還可以想到的是,冷凝調溫單元沿著輸送管線的全部長度布置。還可以想到的是,冷凝調溫單元形成為與進料位置相距一定距離,特別是與輸送管線上的目標位置相距一定距離。
所輸送的塑料顆粒可以在先前的造粒過程中生產。在造粒后的結晶過程中,可以修改聚合物的結構。以這種方式生產的塑料顆粒在輸送系統中從進料位置被輸送到目標位置。不需要額外的用于制備塑料顆粒的生產步驟或加工步驟,特別是在輸送系統內。在進料位置以完全成品的形式獲得塑料顆粒。塑料顆粒具有2mm至5mm的相同體積的球體的等效粒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倍隆有限公司,未經科倍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805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