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及截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75810.0 | 申請日: | 2020-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36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軒;余浩;項立新;葉盛華;李雪飛;王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5/00 | 分類號: | E03F5/00;E03F5/04;E03F5/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暗渠 水平 混流排口 側壁 式截污斗 裝置 系統 | ||
1.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暗渠(1)側壁上設有截污斗(3),截污斗(3)的第一側經第一連接部位(12)與暗渠(1)側壁相固定,截污斗(3)的第一側設置輸入接口管(22),通過輸入接口管(22)和水平混流排口(2)連通,截污斗(3)的第二側設置溢流口(10),截污斗(3)的下方經接口(20)連接有截污管道(14);
所述截污管道(14)包括與截污斗(3)底部相連接的垂直段截污管道(15),垂直段截污管道(15)下方設有水平段截污管道(16);
所述截污斗(3)形狀為上部柱形緩存空間(19)、下部圓錐形(23);所述輸入接口管(22)設置在上部柱形緩存空間(19)第一側的上部,溢流口(10)設置在上部柱形緩存空間(19)第二側的上部,第二側為上部柱形緩存空間(19)側面中除第一側之外的其中一側;
所述暗渠(1)側壁在水平混流排口(2)周圍設有鑿除形成的連接凹腔(21),所述輸入接口管(22)被埋在連接凹腔(21)側壁內,水平混流排口(2)貫通暗渠(1)側壁與輸入接口管(22)密封連接;所述輸入接口管(22)的埋入段設置所述第一連接部位(12);連接凹腔(21)被用微膨混凝土(6)填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段截污管道(15 )外側經圓箍(11)固定于支架(8),支架(8)底部和水平段截污管道(16)經方包混凝土(13)進行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混流排口(2)和截污斗(3)之間設有填縫材料(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管道(14)外表面套設有支撐管(1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暗渠內水平混流排口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0)的口徑大于水平混流排口(2)的口徑。
6.一種截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側壁式截污斗裝置,所述暗渠(1)的底部設有污水輸送管道(5),污水輸送管道(5)通過污水檢查井(4)逐段連接,污水輸送管道(5)表面設有混凝土保護套(9),截污管道(14)底部與污水檢查井(4)側壁相連通;保護截污管道(14)的方包混凝土(13)與混凝土保護套(9)澆筑為一體;
當旱季或者降雨強度較小時,水平混流排口(2)的水量較小,水平混流排口(2)進入截污斗(3)的污水量較小,污水會優先通過截污管道(14)進入污水輸送管道(5)內;
當降雨強度較大時,水平混流排口(2)的水量較大,水平混流排口(2)進入截污斗(3)的污水量較大,此時產生合流制溢流,污水和較臟的初期雨水被截污斗(3)截流進入污水輸送管道(5)內;
當污水和較臟的初期雨水進入污水輸送管道(5)后,水質較好的后期雨污水混合物產生溢流,通過截污斗(3)側部的溢流口(10)溢流進入到暗渠(1)中,最終隨暗渠(1)直接排入水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58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