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75779.0 | 申請日: | 2020-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33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可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包括設置污水提升泵站內設置有溫控系統,經加熱設備將污水整體溫度維持至20℃~50℃,過濾井內設置粗格柵池和細格柵池,粗格柵池和細格柵池之間的液位差為a米,呈半封閉結構設置,其中1.5≤a≤2米,粗格柵和細格柵的間隔中設置凹槽,用于加入污水處理劑,沉砂池頂端設置浮渣刮板,底端設置排泥管,其中沉砂池的進水管入水量為200m3/h~205m3/h,進水后間隔時間為1h~1.5h后啟動浮渣刮板和排泥管。本發明通過在格柵過濾階段添加污水處理劑,經污水處理劑內所含的用料對新進入的污水進行除臭和阻垢,減少在前期進行沉砂階段時,因溫差和時間變化導致的污水結垢,引起腐蝕管道和堵塞管道的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一般指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對生活和農業廢水具有環保處理的作用。
現有的污水處理方式較多,在生活和農業廢水中的處理工藝中通常采用AA/O工藝進行處理,其處理流程簡單,環境污染和投藥量較底,維護費用底等益處。
但是對于AA/O工藝的流程中,在處理如鹽分高、氯離子高的廢水時,容易因溫度影響產生結晶和結垢,而AA/O工藝中亦經常用到靜置等處理方式,很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整體結構維護難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污水處理工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A.污水提升泵站內設置有溫控系統,經加熱設備將污水整體溫度維持至20℃~50℃。
B.過濾井內設置粗格柵池和細格柵池:
粗格柵池和細格柵池之間的液位差為a米,呈半封閉結構設置,其中1.5≤a≤2米,粗格柵和細格柵的間隔中設置凹槽,用于加入污水處理劑。
C.沉砂池頂端設置浮渣刮板,底端設置排泥管,其中沉砂池的進水管入水量為200m3/h~205m3/h,進水后間隔時間為1h~1.5h后啟動浮渣刮板和排泥管。
D.處理池由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組成,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內的污泥濃度控制在1400mg/l~1500mg/l之間,且內置轉刷曝氣器。
F.沉淀池和處理池連接,用于二次沉淀排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加熱設備采用換熱器結構和溫度檢測結構組成,經控制開關模組對加熱設備的開啟和關閉進行控制。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污水處理劑主要含有氨基三亞甲基磷酸、硫酸亞鐵和聚丙烯酰胺組成,其中氨基三亞甲基磷酸、硫酸亞鐵和聚丙烯酰胺的比例為0.1:10:1,所述污水處理劑在1單位立方米含量的污水中占比為0.01。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沉砂池的頂端邊緣等距5m設置有排風結構,排風結構連接至煙囪,其煙囪的頂端高度與地面的距離大于等于10m。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池底端設置有排泥管,頂端設置出水管,排泥管連接至脫水機構,用于污泥脫水后運送填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池的個數大于等于兩個,沉淀池的沉淀時間大于等于24h,出水管的水壓則為0.02pa-0.01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可,未經王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57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