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前機筒加工的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75576.1 | 申請日: | 2020-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1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謝學興;陳永明;邱斌;王園杰;俞健勇;邱海波;梁海東;王林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9/00 | 分類號: | C21D9/00;C21D1/10;C21D1/18;C21D1/6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周玨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機筒 加工 感應 淬火 強化 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前機筒加工的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藝,其將預淬火的前機筒夾抓至淬火機床的加工工作臺上,并使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的寬端朝上;自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的寬端向窄端放入一個軸截面呈V型的電磁感應器,并使電磁感應器的外周壁與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互不接觸且等距;使預淬火的前機筒在淬火機床的加工工作臺上旋轉,同時使電磁感應器對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非接觸式均勻加熱;在停止加熱后再對加熱后的前機筒進行噴冷淬火;在停止噴冷淬火后再使電磁感應器對噴冷淬火后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非接觸式均勻加熱;在停止加熱后再將加熱后的前機筒夾抓至料框空冷;優點是其能夠有效提升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硬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塑機上的前機筒的加工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前機筒加工的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前機筒是注塑機上重要的塑化部件之一。目前,對于前機筒的加工,行業內普遍做法是:1)采用中碳合金結構鋼鍛打成形;2)對鍛打成形的前機筒進行粗車加工;3)對粗車加工后的前機筒進行調質處理,以提高內孔錐面的硬度;4)對調質處理后的前機筒進行精車加工;5)對精車加工后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一次拋光處理;6)對一次拋光處理后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鍍鉻處理,形成鍍鉻層;7)對鍍鉻后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二次拋光處理。
上述的前機筒加工工藝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硬度受制于前機筒的結構及內孔的寬端和窄端不同的工況要求,現有的調質處理無法大幅度提升內孔錐面的硬度,然而較低的硬度影響了內孔錐面拋光的光潔度,同時也加大了拋光的難度,無形中增加了拋光工序的工作量;2)鍍鉻層因基體硬度(即內孔錐面的硬度)不夠,容易產生點蝕和剝落的現象;3)在前機筒裝配后起吊運輸環節,螺桿頭部撞擊到前機筒的內孔錐面上的鍍鉻層產生凹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影響了熔料的流動性和制品精度。因此,隨著注塑行業的高速發展,對制品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塑化部件表面的光潔度要求也同步提高,即對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光潔度要求也同步提高,有必要研究一種能夠提升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硬度的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前機筒加工的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藝,其能夠有效提升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硬度。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前機筒加工的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預淬火的前機筒夾抓至淬火機床的加工工作臺上,并使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的寬端朝上;
步驟2:自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的寬端向窄端放入一個軸截面呈V型的電磁感應器,并使電磁感應器的外周壁與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互不接觸且等距;
步驟3:使預淬火的前機筒在淬火機床的加工工作臺上旋轉,同時使電磁感應器對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非接觸式均勻加熱;
步驟4:在加熱5~8秒使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溫度達到850℃~900℃后停止加熱,再對加熱后的前機筒進行噴冷淬火,噴冷淬火所使用的淬火液的溫度為25℃~30℃;
步驟5:在噴冷淬火5~10秒后停止噴冷淬火,再使電磁感應器對噴冷淬火后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進行非接觸式均勻加熱;
步驟6:在加熱10~15秒使前機筒的內孔錐面的溫度達到350℃~400℃后停止加熱,再將加熱后的前機筒夾抓至料框空冷,完成感應淬火強化處理工序。
所述的步驟2中,電磁感應器的外周壁與預淬火的前機筒的內孔錐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3~5毫米。
所述的步驟4中,噴冷淬火所使用的淬火液為PAG水溶劑淬火液。
所述的PAG水溶劑淬火液的濃度為10%~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55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