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受彎構件真實火災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73531.0 | 申請日: | 2020-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72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玲珠;許清風;王卓琳;冷予冰;鄭喬文;王明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20003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構件 真實 火災 試驗裝置 試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受彎構件真實火災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該裝置包括火源模擬裝置、受彎構件加載裝置及數據采集裝置,受彎構件加載裝置包括兩端分別接第一和第二下側邊梁的下橫梁和兩端分別接第一和第二上側邊梁的上橫梁;第一上側邊梁和第一下側邊梁的兩端螺接第一和第二螺桿,中間螺接第三螺桿;第二上側邊梁和第二下側邊梁的兩端螺接第四和第五螺桿,中間螺接第六螺桿;螺接處的各螺桿上設旋緊螺母,螺母與第一和第二上側邊梁間選擇性設壓力傳感器;搭在下橫梁上的底梁兩端設供受彎構件安放的第一和第二支撐位;分配梁安于受彎構件上部,其一端鉸支受彎構件,另端與受彎構件間有滾軸;上橫梁位于分配梁上方;火源安放于下橫梁下方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火災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受彎構件真實火災試驗裝置及其試驗方法。
背景技術
據消防年鑒統計,2019年全年共接報火災23.3萬起,傷亡2172人,直接財產損失36.12億元,可見火災給社會帶來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中,紐約世貿中心兩座110層411m高的鋼結構大樓因飛機撞擊后發生的火災而倒塌,引起了世界各國對結構抗火問題的高度重視。而由于火災下結構熱力耦合性能的復雜性,火災試驗是各國學者研究結構抗火問題的重要手段。
火災的發展過程及其嚴重程度,取決于可燃材料的數量與分布、房間的通風狀況以及房間的大小、形狀與熱工性能等多種因素。但為了統一和便于比較評判結構的抗火性能,目前,通常采用標準火災升溫曲線簡化模擬實際火災對結構的作用,具體采用火災試驗爐,是密閉空間,通過控制密閉空間內燃氣量、爐內壓力、爐內空氣等進一步來控制爐內的升溫曲線,進而模擬火災作用。
其中,受彎構件的試驗爐尺寸通常在4.0m×5.0m×1.5m。然而,標準火災試驗爐僅能模擬室內火災轟燃后構件的行為,以及僅能模擬構件在火災升溫過程的物理行為,且構件基本處于均勻受火狀態,測得的物理行為與真實火災下構件的行為存在較大差異。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真實火災下結構的性能。另一方面大型試驗爐建造費用昂貴,使用條件限制較多。
因此,需要研發一種真實火災試驗裝置,以準確方便地模擬受彎構件受真實火災作用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模擬受彎構件真實火災作用下物理行為的試驗裝置。
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施。
一種受彎構件真實火災試驗裝置,包括火源模擬裝置、受彎構件加載裝置以及數據采集裝置,其特點為,
所述受彎構件加載裝置包括:
一下橫梁,所述下橫梁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第一下側邊梁的中間段和第二下側邊梁的中間段;
所述第一下側邊梁的兩端分別連接于一豎直的第一螺桿的下端和一豎直的第二螺桿的下端,中間端連接于一豎直的第三螺桿的下端;相應的,在所述第一下側邊梁的上部位設有一第一上側邊梁,所述第一上側邊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螺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螺桿的上端螺紋連接,所述第一上側邊梁的中間端與所述第三螺桿的上端螺紋連接;各螺紋連接處上端的螺桿桿體上設置有旋緊螺母,該旋緊螺母與所述第一上側邊梁間的所述各螺桿桿體上選擇性套設有可拆卸的穿心式壓力傳感器;
所述第二下側邊梁的兩端分別連接于一豎直的第四螺桿的下端和一豎直的第五螺桿的下端,中間端連接于一豎直的第六螺桿的下端;相應的,在所述第二下側邊梁的上部位設有一第二上側邊梁,所述第二上側邊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四螺桿的上端和所述第五螺桿的上端螺紋連接,所述第二上側邊梁的中間端與所述第六螺桿的上端螺紋連接;各螺紋連接處上端的螺桿桿體上設置有旋緊螺母,該旋緊螺母與所述第二上側邊梁間的所述各螺桿桿體上選擇性套設有可拆卸的穿心式壓力傳感器;和
一上橫梁,所述上橫梁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上側邊梁的中間段和所述第二上側邊梁的中間段;
以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35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