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71331.1 | 申請日: | 2020-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3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愛民;張雷;侯大明;趙紫寧;王欣;姬國釗;高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6B11/06 | 分類號: | F26B11/06;F26B21/00;F26B25/00;F26B25/04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劉秋彤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回轉 生物 化裝 | ||
1.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結構包括進料裝置(1)、反向攪動螺旋片(2)、曝氣管(3)、正向攪動螺旋片(4)、回轉殼體(5)、正向導流片(6)、輕質物料出口(7)、重質物料出口(8)、曝氣進氣口(9)、水蒸氣出口(10)、曝氣槽(11)、左側固定端(12)和右側固定端(13);
所述進料裝置(1)、曝氣進氣口(9)、水蒸氣出口(10)均固定設置于左側固定端(12),其中,進料裝置(1)、水蒸氣出口(10)與回轉殼體(5)內部連通;曝氣進氣口(9)與曝氣槽(11)相連,曝氣槽(11)緊挨左側固定端(12)下半圓處固定;所述回轉殼體(5)內壁前段設置反向攪動螺旋片(2)和正向攪動螺旋片(4),后段設置正向導流片(6);所述曝氣管(3)緊貼回轉殼體(5)內壁軸向布置,其進氣口端與回轉殼體(5)的左側端面相固定,并間歇式連通曝氣槽(11);所述右側固定端(13)底部與輕質物料出口(7)和重質物料出口(8)相連,并與回轉殼體(5)內部連通;
所述的左側固定端(12)和右側固定端(13)均與機架固定相對靜止不動,與回轉殼體(5)采用嵌入式自動補償密封結構連接,反向攪動螺旋片(2)、曝氣管(3)、正向攪動螺旋片(4)、正向導流片(6)隨回轉殼體(5)轉動而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氣管(3)均勻分布于回轉筒體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整個裝置與水平面傾斜角度為10~2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整個裝置與水平面傾斜角度為10~2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為螺栓固定;所述的曝氣進氣口(9)與曝氣槽(11)之間、曝氣槽(1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水蒸氣出口(10)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回轉殼體(5)內壁與攪動螺旋片及正向導流片(6)之間為焊接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為螺栓固定;所述的曝氣進氣口(9)與曝氣槽(11)之間、曝氣槽(1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水蒸氣出口(10)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回轉殼體(5)內壁與攪動螺旋片及正向導流片(6)之間為焊接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新型回轉式生物干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為螺栓固定;所述的曝氣進氣口(9)與曝氣槽(11)之間、曝氣槽(11)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水蒸氣出口(10)與左側固定端(12)之間、回轉殼體(5)內壁與攪動螺旋片及正向導流片(6)之間為焊接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13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雷達回波脈間走動現象模擬裝置、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智能齒輪驅動模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