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吻合取樣鉗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70946.2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80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云鳳;丁小良;李玉茜;徐業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0/06 | 分類號: | A61B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師事務所 11646 | 代理人: | 張棟棟 |
| 地址: | 210032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吻合 取樣 | ||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吻合取樣鉗,以解決現有的取樣鉗普遍存在的鉗頭錯位、錯位后無法自動矯正,容易導致撕扯等問題。該自吻合取樣鉗的公鉗頭部和母鉗頭部包覆式配合,公鉗柄部和母鉗柄部互插式配合;在公鉗和母鉗之一發生偏移時,發生偏移的公鉗和母鉗之一通過柄部帶動另一同步偏移。本發明提供的自吻合取樣鉗可以自我矯正,實現自吻合,有效避免撕扯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吻合取樣鉗。
背景技術
取樣鉗供鉗取消化道、呼吸道活體組織樣本用。取樣鉗使用時需要打開、對準活檢組織、閉合鉗頭,打開后對準粘膜的杯口,關閉時需要鉗頭吻合。
目前現有的取樣鉗,因為鉗頭刃口較薄,吻合配對較為困難,使用中容易出現咬合錯位、無力的現象,撕裂出血現象頻發,降低了手術的效率,增加患者的痛苦。
現有取樣鉗是通過“鉗夾”后“撕扯”的方式獲取活檢組織,撕扯會嚴重損傷周邊組織,損傷、出血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撕扯方式獲取組織,需要較大收緊力同時需要快速拉扯,在這種情況下,鉗頭易發生傾斜和橫向移位,提取組織時發生偏差、提取不準確,影響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現有的取樣鉗普遍存在鉗頭錯位、錯位后無法自動矯正,容易導致撕扯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吻合取樣鉗,以解決現有的取樣鉗普遍存在的鉗頭錯位、錯位后無法自動矯正,容易導致撕扯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于:
一種自吻合取樣鉗,包括公鉗和母鉗;
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包覆式配合,所述公鉗柄部和所述母鉗柄部互插式配合;
在所述公鉗和所述母鉗之一發生偏移時,發生偏移的所述公鉗和母鉗之一通過柄部帶動另一同步偏移。
更進一步地,
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通過線面接觸的方式實現組織切割。
更進一步地,
所述公鉗頭部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設置于所述公鉗頭部的外緣;
所述母鉗頭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設置于所述母鉗頭部的內緣,且所述第二斜面與所述第一斜面的傾角不同;
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間形成線面接觸。
更進一步地,
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的外徑相同,并且,在相互包覆的狀態下,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組合形成圓柱型外表面。
更進一步地,
在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處于相互包覆狀態下,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的邊緣形成有臺階縫。
更進一步地,
所述公鉗柄部設置有公長板,所述母鉗柄部設置有母長板,所述公長板和所述母長板可相互轉動;
所述公鉗頭部和所述母鉗頭部隨所述公長板和所述母長板相互靠近而閉合,以及隨所述公長板和所述母長板相互遠離而打開。
更進一步地,
所述公鉗柄部還設置公短板,所述母鉗柄部還設置有母短板;
所述公短板貼合于所述母長板的內側,所述母短板貼合于所述公長板的內側;
第一定位軸穿過所述公短板、所述公長板、所述母長板和所述母短板。
更進一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709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