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煤與瓦斯突出礦井110工法開采的立體通風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67085.2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27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炯;何滿潮;李文飛;馬資敏;于光遠;陳功華;肖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E21F1/10;E21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韓來兵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瓦斯 突出 礦井 110 開采 立體 通風 方法 系統 | ||
1.一種煤與瓦斯突出礦井110工法開采的立體通風方法,適用于采煤區,所述采煤區的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大巷(1)、回風大巷(2)、采煤作業面(3)、工作面運輸順槽(4)、工作面軌道順槽(5)、瓦斯抽采進風巷(6)和瓦斯抽采回風巷(7),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通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工作面回采前,施工第一工藝巷(8)和/或第二工藝巷(9),所述第一工藝巷(8)的一端連接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遠離所述回風大巷(2)的一端,所述第一工藝巷(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所述第二工藝巷(9)的一端連接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遠離所述進風大巷(1)的一端,所述第二工藝巷(9)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
在所述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一切頂留巷段(11)和/或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二切頂留巷段(12),使得所述第一切頂留巷段(11)的進風通過所述第一工藝巷(8)進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形成回風,和/或使得所述第二切頂留巷段(12)的進風通過所述第二工藝巷(9)進入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形成回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的通風線路為:
通過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和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通過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和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回風;
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的一部分分流至所述采煤作業面(3)后由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進行回風,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的另一部分分流至所述第二切頂留巷段(12)后,通過所述第二工藝巷(9)與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的進風匯合,然后進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進行回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二切頂留巷段(12),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位于采空區的部分不留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的通風線路為:
通過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和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通過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和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回風;
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通過所述采煤作業面(3)后,一部分分流至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后進行回風,另一部分流至所述第一切頂留巷段(11)后通過所述第一工藝巷(8)進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進行回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位于采空區的部分不留巷,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一切頂留巷段(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的通風線路為:
通過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和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進風,通過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進行回風,
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的一部分分流至所述采煤作業面(3)后與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的進風匯合,然后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切頂留巷段(11)和所述第一工藝巷(8)后進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形成回風;
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進風的另一部分分流至所述第二切頂留巷段(12)后,通過所述第二工藝巷(9)與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的進風匯合,然后進入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形成回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通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一切頂留巷段(11),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第二切頂留巷段(12)。
8.一種煤與瓦斯突出礦井110工法開采的立體通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大巷(1)、回風大巷(2)、采煤作業面(3)、工作面運輸順槽(4)、工作面軌道順槽(5)、瓦斯抽采進風巷(6)、瓦斯抽采回風巷(7)、第一切頂留巷段(11)和第二切頂留巷段(12),所述工作面軌道順槽(5)位于采空區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切頂留巷段(11)和/或所述工作面運輸順槽(4)位于所述采空區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切頂留巷段(12),所述立體通風系統還包括第一工藝巷(8)和第二工藝巷(9),所述第一工藝巷(8)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切頂留巷段(11)遠離所述回風大巷(2)的一端,所述第一工藝巷(8)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瓦斯抽采回風巷(7),所述第二工藝巷(9)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二切頂留巷段(12)遠離所述進風大巷(1)的一端,所述第二工藝巷(9)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瓦斯抽采進風巷(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670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遠程控制的無線數據傳輸地磅系統
- 下一篇:一種氣密生產封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