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連續加勁梁懸索橋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64948.0 | 申請日: | 2020-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58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董曉兵;李鷗;呂宏奎;袁建新;侍剛;何祖發;張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1/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張凱 |
| 地址: | 43003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續 加勁 懸索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連續加勁梁懸索橋的施工方法,所述懸索橋為三跨懸索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
完成主塔(8)、錨碇(9)以及主纜(10)施工,將所述懸索橋劃分為中跨區(C)、兩個主塔區(D)、兩個邊跨區(E)和兩個錨區(F);
在兩所述錨區(F)搭建滿堂支架(1),并將錨區梁體(2)吊裝在所述滿堂支架(1)上;
在兩所述主塔區(D),完成主塔區梁體(3)的吊裝;
在所述中跨區(C)和邊跨區(E),完成中跨區梁體(4)和兩個邊跨區梁體(5)的吊裝,并在所述中跨區梁體(4)兩端與兩所述主塔區梁體(3)之間各預留出一個中跨側合龍口(A),以及在所述邊跨區梁體(5)與其所在側的主塔區梁體(3)之間預留出邊跨側合龍口(B);
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以及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以及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
將所述錨區梁體(2)固定在錨碇永久支座上,調整所述錨區梁體(2)與邊跨區梁體(5)之間的焊縫寬度,直至線形達到設計要求,并臨時固定,得到加勁梁;
調整加勁梁,直至達到線形設計要求,并對加勁梁的各個焊縫進行焊接,完成懸索橋施工;
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以及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以及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吊裝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
或者,
吊裝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
當采用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吊裝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時,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將所述主塔區梁體(3)朝其所在側的錨區(F)偏移第一預設距離并臨時固定;將中跨側合龍段(6)吊裝至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并與中跨區梁體(4)連接;釋放所述主塔區梁體(3),并與中跨側合龍段(6)連接,完成兩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
將所述邊跨區梁體(5)朝其所在側的錨區(F)偏移第二預設距離并臨時固定;將邊跨側合龍段(7)吊裝至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并與主塔區梁體(3)連接;釋放所述邊跨區梁體(5),并與邊跨側合龍段(7)連接,完成兩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
當采用吊裝邊跨側合龍段(7),完成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時,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將所述邊跨區梁體(5)朝其所在側的錨區(F)偏移第二預設距離并臨時固定;將邊跨側合龍段(7)吊裝至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并與主塔區梁體(3)連接;釋放所述邊跨區梁體(5),并與邊跨側合龍段(7)連接,完成兩所述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
將所述主塔區梁體(3)及邊跨區梁體(5)、邊跨側合龍段(7)作為整體朝其所在側的錨區(F)偏移第一預設距離并臨時固定;將中跨側合龍段(6)吊裝至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并與中跨區梁體(4)連接;釋放所述主塔區梁體(3)及邊跨區梁體(5)、邊跨側合龍段(7),并將所述主塔區梁體(3)與中跨側合龍段(6)連接,完成兩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的合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加勁梁懸索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錨區梁體(2)吊裝在所述滿堂支架(1)上之后,且在吊裝中跨側合龍段(6)以及邊跨側合龍段(7)之前,還包括如下步驟:
將所述錨區梁體(2)朝遠離所述主塔(8)的方向偏移預設的第三距離;
在完成所述中跨側合龍口(A)以及邊跨側合龍口(B)的合龍之后,且在將所述錨區梁體(2)固定在錨碇永久支座上之前,還包括如下步驟:
將所述錨區梁體(2)朝靠近所述主塔(8)的方向移動預設的第三距離,直至復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續加勁梁懸索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預設的第三距離L=D1+D2,其中,D1為合龍過程中所述錨區梁體(2)的縱橋向偏移量,D1通過有限元計算獲取,D2為合龍過程中所述邊跨側合龍段(7)吊裝的安全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6494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