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良的古琴槽腹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45407.3 | 申請日: | 2020-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5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江志明;江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志明 |
| 主分類號: | G10D3/02 | 分類號: | G10D3/02;G10D3/00;G10D3/22 |
| 代理公司: | 揚州蘇中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周青 |
| 地址: | 225000 江蘇省揚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良 古琴 | ||
一種改良的古琴槽腹,由順序連接的音源槽腹、大槽腹(龍池)、小槽腹(鳳沼)構成,并從琴額向琴尾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音源槽腹的端部由古琴岳山朝琴額方向延伸;所述音源槽腹與大槽腹的交匯處位于琴肩處,該交匯處的槽腹寬度分別小于音源槽腹以及大槽腹的寬度;所述大槽腹與小槽腹的交匯處位于琴腰處,該交匯處的槽腹寬度分別小于大槽腹以及小槽腹的寬度。本發明是依據古琴的特點,結合聲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的相關原則,經過設計、修改,試驗、試聽、修改,再試制、調校、修改的實踐過程,最后確定的。采用三槽腹結構,首先音源槽腹接受并放大琴弦的音韻、振動,使大、小槽腹與之產生共振和共鳴,達到加強古琴共鳴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古琴的改進,具體是一種改良的古琴槽腹。
背景技術
古琴是中華文明璀璨的瑰寶,是中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古琴現有的槽腹制度存在共鳴不夠充分的局限。因此,古往今來一直有許多文人雅士不斷地進行摸索和探討,希望為其錦上添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局限,提供一種改良的古琴槽腹,以進一步加強古琴的共鳴。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改良的古琴槽腹,所述槽腹位于古琴面板內部,并予以古琴底板覆蓋,其特征是,所述槽腹由順序連接的音源槽腹、大槽腹、小槽腹構成,并從琴額向琴尾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音源槽腹的端部由古琴岳山朝琴額方向延伸;所述音源槽腹與大槽腹的交匯處位于琴肩處,該交匯處的槽腹(謂之流水)寬度分別小于音源槽腹以及大槽腹的寬度;所述大槽腹與小槽腹的交匯處位于琴腰處,該交匯處的槽腹(謂之流水)寬度分別小于大槽腹以及小槽腹的寬度。
優選的,所述音源槽腹內布置有納音,納音與岳山四弦位置對應,所述大槽腹、小槽腹內的納音分別與龍池、鳳沼位置對應。
優選的,所述音源槽腹內設有兩根音柱,分別與岳山二弦、六弦位置對應,且所述音柱的兩端分別連接古琴面板、古琴底板。
優選的,該古琴面板不開岳山嵌固槽,岳山底部粘結在古琴面板表面,并與承露粘結為一體。
優選的,該古琴底板不開軫池孔,在原軫池位置粘結有硬木軫池底板(即古琴底板表面在與岳山位置對應處粘結有硬木軫池底板),且其木紋紋路沿岳山長度方向布置,以增加底板的橫向受拉強度。
優選的,所述大槽腹長度和小槽腹長度之比為0.618:0.382,大槽腹長度是音源槽腹長度的兩倍。
優選的,所述槽腹兩端輪廓分別為圓弧形,所述音源槽腹與大槽腹的交匯處、所述大槽腹與小槽腹的交匯處分別由圓弧交匯得到。
優選的,所述音源槽腹,其琴額端所在圓弧直徑為d1,其琴肩端所在圓弧直徑為d2,其兩側邊輪廓線與其兩端的圓弧相切;
所述大槽腹,其琴肩端所在圓弧直徑同為d1,其琴腰端所在圓弧直徑為d3,其兩側邊輪廓線與其兩端的圓弧相切;
所述小槽腹,其琴腰端所在圓弧直徑同為d2,其琴尾端所在圓弧直徑為d4,其兩側邊輪廓線與其兩端的圓弧相切;
且,d1>d3>d2,d2>d4。
優選的,該古琴的音源槽腹、大槽腹、小槽腹中的納音分別與古琴面板粘結,所有納音頂部具有與古琴面板粘結的根部,該根部位于納音頂部中心位置,并沿納音長度方向布置,且該根部的寬度小于納音頂部寬度。
本發明在保持古琴形態、音韻等特色的基礎上,對疏通琴弦聲韻和振動的傳導、調整槽腹布置等方面進行了嘗試。采用三槽腹結構,音源槽腹接受并放大琴弦的發聲、振動,大、小槽腹與之產生共振和共鳴,達到加強古琴共鳴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志明,未經江志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454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池化成氣體檢測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