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鑄件試棒的測量檢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44220.1 | 申請日: | 2020-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68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蒲少敏;查磊;周春林;楊開松;郭靜;胡家亮;王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泓鵠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02 | 分類號: | G01B5/02;G01B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鑄件 測量 |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鑄件試棒的測量檢具,通過將試棒放到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內,試棒上夾持部放在檢測槽一內,中抗拉部放到檢測槽二內,下夾持部放到檢測槽三內,觀察試棒的三個部分的長度是否與檢測槽吻合,從而測量出長度是否達標,并且觀察并撥動試棒看其是否松動從而測量出三個部分的直徑是否達標,并且設置直徑測量觸頭進一步的測量出實際的直徑,設置長度刻度用于輔助觀察長度數值,檢測槽二處設置帶有退料浮動槽的退料浮動塊對測量完畢的試棒上推退料,操作方便,可以快速準確的對試棒進行測量尺寸是否達標,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鑄件的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鑄件試棒的測量檢具。
背景技術
鑄件是鐵液澆鑄而成的,生產中需要檢測鑄件本體的抗拉數據。為了檢測鑄件本體的抗拉數據,并且需要保留鑄件的完整性,在鑄件本體上增加輔助試棒,檢測鑄件的輔助試棒以便核對鑄件的本體的抗拉數據;輔助的鑄件試棒需要對其上夾持部、中抗拉部和下夾持部三個部位的直徑和長度以及總體的長度共7組進行測量,以保證其達到檢測標準的規格,目前是采用游標卡尺一個個的測量,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因此解決上述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鑄件試棒的測量檢具,通過將試棒放到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內,試棒上夾持部放在檢測槽一內,中抗拉部放到檢測槽二內,下夾持部放到檢測槽三內,觀察試棒的三個部分的長度是否與檢測槽吻合,從而測量出長度是否達標,并且觀察并撥動試棒看其是否松動從而測量出三個部分的直徑是否達標,并且設置直徑測量觸頭進一步的測量出實際的直徑,設置長度刻度用于輔助觀察長度數值,檢測槽二處設置帶有退料浮動槽的退料浮動塊對測量完畢的試棒上推退料,操作方便,可以快速準確的對試棒進行測量尺寸是否達標,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出現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鑄件試棒的測量檢具,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頂部四角設置有支撐柱,四個支撐柱頂部共同設置有檢具本體,檢具本體頂部左中右分別為左塊、中塊和右塊,左塊和右塊與中塊之間有間距;左塊內設置有橫向相通的檢測槽一,中塊內設置有橫向相通的檢測槽二,右塊內設置有橫向相通的檢測槽三;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左右相通且形狀與鑄鐵試棒吻合,從而鑄件試棒放到三者內;檢測槽一的寬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上夾持部直徑相同,長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上夾持部長度相同;檢測槽二的寬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中間抗拉部直徑相同,長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中間抗拉部長度相同;檢測槽三的寬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下夾持部直徑相同,長度與標準鑄件試棒下夾持部長度相同。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內壁上均設置有前后兩個直徑測量觸頭,三組六個直徑測量觸頭鑄件試棒的直徑進行測量,直徑測量觸頭伸到內壁里,直徑測量觸頭通過彈簧連接在內壁里。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中塊內位于檢測槽二處設置有上推的退料浮動塊,退料浮動塊內有橫向相通的退料浮動槽,退料浮動槽與檢測槽二重合;退料浮動塊底部連接有上推退料氣缸,上推退料氣缸位于底座上。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底部均為緩沖塊。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左塊、中塊和右塊頂部均設置有長度刻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將試棒放到檢測槽一、檢測槽二和檢測槽三內,試棒上夾持部放在檢測槽一內,中抗拉部放到檢測槽二內,下夾持部放到檢測槽三內,觀察試棒的三個部分的長度是否與檢測槽吻合,從而測量出長度是否達標,并且觀察并撥動試棒看其是否松動從而測量出三個部分的直徑是否達標,并且設置直徑測量觸頭進一步的測量出實際的直徑,設置長度刻度用于輔助觀察長度數值,檢測槽二處設置帶有退料浮動槽的退料浮動塊對測量完畢的試棒上推退料,操作方便,可以快速準確的對試棒進行測量尺寸是否達標,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檢具本體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整體的主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泓鵠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蕪湖泓鵠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442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