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幕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44113.9 | 申請日: | 2020-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499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馮嘉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華賽特幕墻門窗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8 | 分類號: | E04B2/88;E04B2/96;E04B1/7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楓;周應勛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勞邊社區居委***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良好 隔熱 性能 幕墻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幕墻系統,包括中間龍骨、靠墻龍骨、中間單元面板和靠墻單元面板;所述中間龍骨的第一內側龍骨與第一外側龍骨通過第一隔熱條相互連接,其兩側設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外側龍骨內設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內側龍骨內設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別設于第一隔熱條的兩端;所述靠墻龍骨的第二內側龍骨和第二外側龍骨通過第二隔熱條相互連接,其兩側設有第二插槽;所述中間單元面板和靠墻單元面板均包括中空玻璃,所述中間單元面板嵌設在相鄰中間龍骨的第一插槽之間,所述靠墻面板單元嵌設在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之間。本發明可以減少室內外熱量傳遞,隔熱節能屬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幕墻建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幕墻系統。
背景技術
幕墻是建筑的外墻圍護,不承重,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墻體,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屬板、石板、陶瓷板等)和支承框架(鋁橫梁立柱、鋼結構、玻璃肋等等)組成。由于幕墻直接與建筑外環境接觸,因此,要求幕墻具備良好的密封性,以阻擋雨水、灰塵和熱量進入室內。
由于鋁合金型材具有質量輕、美觀等優點,目前的幕墻的支撐框架大都采用鋁合金型材。然而,由于鋁合金型材的導熱系數高,再加上現有的鋁合金支撐框架密封效果不佳,在炎熱季節或炎熱地區,室內外通過鋁合金門窗的型材發生較強的傳熱效應,室外的熱量傳遞到室內,導致室內氣溫升高,人們不得不使用更大的功率制冷設備進行降溫,不利于節能環保。
因此,有必要提高鋁合金框架型材的隔熱節能屬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幕墻系統,其可以減少室內外熱量傳遞,隔熱節能屬性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性能的幕墻系統,包括中間龍骨、靠墻龍骨、中間單元面板和靠墻單元面板;
所述中間龍骨包括第一內側龍骨、第一外側龍骨和第一隔熱條,所述第一內側龍骨與第一外側龍骨通過第一隔熱條相互連接,所述第一內側龍骨、第一外側龍骨在第一隔熱條的兩側配合形成第一插槽;
所述第一外側龍骨內設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內側龍骨內設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別設于第一隔熱條的兩端;
所述靠墻龍骨包括第二內側龍骨、第二外側龍骨和第二隔熱條,所述第二內側龍骨和第二外側龍骨通過第二隔熱條相互連接,所述第二內側龍骨、第二外側龍骨在第二隔熱條的兩側配合形成第二插槽;
所述中間單元面板和靠墻單元面板均包括中空玻璃,所述中間單元面板嵌設在相鄰中間龍骨的第一插槽之間,所述靠墻面板單元嵌設在第一插槽與第二插槽之間。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外側龍骨包括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相互插接,所述第一外框上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外框上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對應設有與第一隔熱條的一端相適配的第一隔熱槽;
所述第一內側龍骨包括第一內框和第二內框,所述第一內框與第二內框相互插接,所述第一內框上設有與第一連接部相對的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二內框上設有與第二連接部相對的第四連接部,所述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對應設有與第一隔熱條的另一端相適配的第二隔熱槽。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外框的端部設有第一公企,所述第二外框的端部設有第一母企,所述第一公企內設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內卡設有第一密封條,第一公企伸入第一母企內,且所述第一密封條與第一母企的側壁相抵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相抵接,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腔室。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內框的端部設有向第二內框側延伸的第二母企,所述第二內框的端部設有向第一內框側延伸的第二公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華賽特幕墻門窗有限公司,未經廣東華賽特幕墻門窗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4411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