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物聯網網關設備、數據傳輸方法、存儲介質及安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340449.8 | 申請日: | 2020-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861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汪海源;王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銳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67/12 | 分類號: | H04L67/12;H04L12/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網 網關 設備 數據傳輸 方法 存儲 介質 安裝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聯網網關設備、數據傳輸方法、存儲介質及安裝方法,物聯網網關設備包括數據采集模塊、主控模塊、通信模塊、存儲模塊以及本地回傳控制模塊、電量計量模塊和電源管理模塊,是一種基于無線公網的物聯網設備匯聚、數據采集和數據流量本地回傳的網關設備,能夠對周邊設備進行協議層的集中對接和統一管理,從而減少接入云端管理平臺的設備數量和節約數據流量的消耗,降低云端服務器的負荷,提高物聯網設備在網絡構架里的區塊化管理;電源管理模塊具備防浪涌能力,能夠提高物聯網設備的工作環境適應性,支持分路輸出接口的電量計量,方便統計用電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網關設備、數據傳輸方法、存儲介質及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設備越來越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技術中,物聯網設備接入到網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物聯網設備具備聯網能力直接接入網絡,另一種是物聯網設備不具備入網能力,需要通過網關再接入到網絡。傳統的網關設備是基于設備物理連接和協議轉換的網間連接器,主要作用是在網絡層以上實現網絡互連,僅用于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互連,能夠用于廣域網互連和局域網互連。在網絡層面,傳統網關設備可以認為是一種帶有物理通信接口的用于網絡互通和協議轉換的計算機設備并且充當翻譯器和對通信數據重新打包以適應目的系統的需求。但是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大范圍普及和應用,傳統的網關設備基于有線網絡的局限性變得越來越突出,相應地存在以下缺陷:
一、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并不配置有線網絡通信的物理接口,譬如RJ45、光纖接口等;
二、在物聯網設備越來越大范圍使用的情況下,即使物聯網設備本身配置有物理網絡接口,在實際部署物聯網設備時,也會遇到布線施工的施工量占比上升、很難通過集中路由實施布線、導致布線散亂不僅無法保持環境美觀甚至無法滿足消防安全等基本要求;
三、大部分物聯網設備屬于低功耗設備,本身可以依靠大容量電池進行長時間的工作,像傳統設備一樣借助電力供電線路布放通信線纜的辦法也難以采用;
四、物聯網設備本身采用云端控制的方式,傳統的網關設備因自身也不具備云服務屬性,難以滿足現在的管理需求。
進一步地,物聯網設備普遍具有外觀相比傳統設備小型化、分布范圍廣、部署密度高、工作功耗低、采用無線網絡通信、采用云端管理的屬性。因此物聯網設備具有無線通信、網絡結構扁平化、易于集中管理的特征。這種屬性和特征與傳統網絡設備架構非常不同,如附圖1所示,在傳統網絡設備的構架里,一個建設項目的部署實施依賴于綜合布線施工來搭建網絡構架,網絡設備也通過路由器、網橋、網關等設備來進行相互連接、相互通信和逐層匯聚收斂。但是隨著NB-IOT網絡和5G覆蓋的提速,現有技術的物聯網設備的網絡構架上,普遍都是物聯網設備(終端)與云端管理平臺直接連接,除需要在本地由傳動裝置或動力驅動裝置進行自身功能實現的設備外,對綜合布線的依賴度相比以往大大降低。因而導致云端管理平臺的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數量和流量開銷大幅增加,這顯然會增加云端管理平臺的負擔。
因此,如何控制接入云端管理平臺的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數量,降低云端服務器的負荷,進一步提高物聯網設備在網絡構架里的區塊化管理,日益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在能夠獲取的公開資料上,還沒有發現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相關的技術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公開于該發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物聯網網關設備、控制方法及其安裝方法,用以減少云端管理平臺的設備接入數量,減少物聯網設備和云端服務器之間傳輸的數據量,降低帶寬開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銳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銳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4044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