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二維碼標簽共享云文檔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28816.2 | 申請日: | 202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861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軍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06K17/00;G06F40/1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201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二維碼 標簽 共享 文檔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利用二維碼標簽共享云文檔的方法及系統。包括終端、二維碼標簽和云服務器系統,所述終端與所述云服務器系統通過網絡連接,所述終端與所述二維碼標簽之間通過光電掃描方式連接,所述二維碼標簽與所述云服務器系統通過網絡連接并能夠被發送到所述云服務器系統,第一終端首次掃描所述二維碼標簽,云服務器系統根據二維碼索引地址新建可編輯的云文檔,第一終端編輯并發布所述云文檔,設定其他終端共享訪問所述云文檔的權限,其他終端通過掃描所述二維碼標簽,根據共享權限編輯或查看所述云文檔。通過本發明可以共享編輯字處理文檔和表格,展示用戶即時發布的信息,從而為使用二維碼標簽的用戶之間信息互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維碼標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二維碼標簽共享云文檔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二維條碼(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二維碼誤碼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二維碼常用的碼制有:PDF417二維條碼, Datamatrix二維條碼, Maxicode二維條碼, QR Code, Code49, Code 16K ,Code one,等。
目前市場上二維碼標簽有信息訪問作用、信息展示作用、防偽作用。
將二維碼標簽附在各類商品外包裝中,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商品的價格、基本信息、使用方式、廠家聯系方式等內容,在有限的標簽中展示更豐富的信息。
二維碼防偽條碼標簽是一種高密度、高信息含量的便攜式數據文件,是實現證件及卡片等高可靠性信息自動存儲、大容量、攜帶并可用機器自動識讀的理想手段。二維碼防偽系統集合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等,通過產品信息數據庫對防偽碼的生成、傳輸和使用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和管理。其核心原理非常復雜,首先需要建立產品數據庫,每個產品建立一個唯一的二維碼,之后為每個產品對應一個唯一的二維碼。在防偽應用中,通常選用廣泛使用連續型,通過多拍128碼并列,組成層排式二維條形碼。但由于128碼有106個不同的條形碼字符,即有106個不同的編碼結構,且每個條形碼字符可以有三種不同的含義。因此128碼有三種不同含義的字符集,分別為A、B、C。交替使用這三個字符集可以將128個ASC 2碼編碼。所以,當將5排、每排7個字符的128碼組成的二維條形碼進行加密編碼即可形成防偽條形碼。
但是這種二維碼標簽僅僅局限于用來展示已經設定好的信息,無法實現展示用戶即時發布的信息;再有的是,用戶無法通過二維碼標簽實現共享編輯字處理文檔和表格的功能。
現有專利申請說明書(TW105102567A)公開了一種可供用戶編輯的智能二維條碼。二維條碼是一種可編輯的智能二維條碼;二維條碼可以是一種空碼分配;二維條碼的內容可以根據人的意圖和目的隨時更改和調整,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獲取最新信息;二維條碼具有視頻、音頻、圖像和文本功能;二維條碼在編輯界面簡單方便;智能二維條碼具有獨立的編輯操作平臺和后臺;采用模塊式和自由式兩種編輯方式。
然而,該方案無法實現多用戶的共享編輯功能及其權限設定,缺乏共享性,進而使得使用二維碼標簽的用戶之間缺乏信息的互動性。同時該方案編輯的信息,用戶無法按照字處理文檔和表格方式保存下載分享,無法自由地設置格式,缺乏編輯的靈活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利用二維碼標簽共享云文檔的方法及系統,克服了現有技術無法通過二維碼標簽實現用戶之間共享編輯文檔互動性、無法靈活的編輯文檔的缺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利用二維碼標簽共享云文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云服務器系統生成二維碼,或關聯終端生成的二維碼,所述終端包括第一終端和其他終端;
步驟102:將所述二維碼制成二維碼標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軍,未經陳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288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