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醫臨床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325927.8 | 申請日: | 2020-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8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都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照市中醫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8 | 分類號: | A61K36/718;A61P1/00;A61P29/00;A61P7/10;A61K33/04;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天津鉑茂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張天翔 |
| 地址: | 27680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臨床 治療 肛腸 術后 并發癥 中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醫臨床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黃連15?25份、五倍子20?30份、馬齒莧15?25份、芒硝5?10份、延胡索8?12份、艾葉10?15份、赤芍6?10份、五加皮10?15份。本發明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根據中醫藥理論,通過中藥組方篩選,科學合理配比得到,通過將其制備成熏洗液用于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臨床治療時,能夠明顯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明顯減少術后疼痛、水腫等并發癥的消失時間,促進創口愈合,臨床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安全有效,本發明中藥特別適合用于肛腸病術后的疼痛、水腫和愈合,值得臨床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肛腸病治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醫臨床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作為肛腸病的治療方法,手術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根據每個患者的體質差異,手術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的損傷,即并發癥。肛腸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有疼痛、出血、便秘、創口久不愈合、感染等肛腸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這些并發癥不但給肛腸手術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痛苦,同時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手術療效和術后生活質量。因此,探討防治肛腸疾病術后并發癥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西藥雖然可以緩解一部分肛腸疾病術后的不適癥狀,但是其副作用較大。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濕熱是導致肛腸病的主要原因。肛腸病手術創傷直接損傷了肛周經絡,導致局部經絡受阻,氣血瘀滯;另外,手術治療雖然去除了局部的病變,但是濕熱邪氣仍存在于患者的體內,所以肛腸病手術后多見“濕、熱、瘀”之邪氣,可見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病機主要為經絡受損,筋脈弛張、瘀血阻絡、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中醫臨床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
一種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黃連15-25份、五倍子20-30份、馬齒莧15-25份、芒硝5-10份、延胡索8-12份、艾葉10-15份、赤芍6-10份、五加皮10-15份。
優選的,所述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20份、五倍子30份、馬齒莧15份、芒硝8份、延胡索10份、艾葉15份、赤芍6份、五加皮12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以熏洗液的形式進行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醫臨床治療。
優選地,所述熏洗液的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稱取黃連、五倍子、馬齒莧、芒硝、延胡索、艾葉、赤芍和五加皮,粉碎,得到細粉;
S2、將步驟S1得到的細粉加入中藥材重量的10-15倍量的水中,進行第一次煎煮,過濾,收集濾液和藥渣;
S3、向步驟S2得到的藥渣中加入中藥材重量8-10倍量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煮,過濾,收集濾液;
S4、將步驟S2和步驟S3得到的濾液進行合并,濃縮,得到濃縮液,然后加水稀釋至1.5-2L,得到熏洗液。
優選的,步驟S1中,所述細粉的粒徑達到200-280μm。
優選的,步驟S4中,將兩次濾液進行合并,濃縮,濃縮至溶液體積:中藥材重量=1:1.0-1.5的藥液后,再加水稀釋至1.8-2L,得到熏洗液。
優選地,在熏洗肛門以及肛周前,需要將熏洗液進行加熱至39-42℃后使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治療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中藥,根據中醫藥理論,通過中藥組方篩選,科學合理配比得到,通過將其制備成熏洗液用于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臨床治療時,能夠明顯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明顯減少術后疼痛、水腫等并發癥的消失時間,促進創口愈合,臨床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安全有效,本發明中藥特別適合用于肛腸病術后的疼痛、水腫和愈合,值得臨床推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照市中醫醫院,未經日照市中醫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3259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